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资不变,活少一半 按时下班。

来源 |帅真商业视界

出品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当应届毕业生削尖了头,往阿里、腾讯、小米、京东、拼多多等大厂钻时,他们的学长已在没落的大厂过上了躺平的快乐生活。

这里没有伟大的企业愿景(PUA),没有狼性文化(996),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办公室政治),没有做不完的PPT,没有开不完的会议。

有的是按时下班的人群,相处和谐的同事,正常的工作节奏和到点发出的工资。

乐视和苏宁便是这类没落大厂的代表。

不是阿里腾讯去不起,而是乐视苏宁更有性价比——

活少了一大半,工资却差不多。

01

贾会计还在国内的时候,乐视的员工很少能在十点前下班,同事之间暗自较劲比谁下班晚。

但他们中至少有70%的人是无效加班,仅仅是怕走得早影响团队氛围。

这就是中国职场特有的酱缸文化,非要把每个员工逼成“演员”,每天上演《996我很忙》的话剧。

基层演给中层看,中层演给高管看,高管演给老板看,好好的公司变成了影视学院。

演技最好的影帝将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

贾会计“润美”后,群龙无首的乐视经过短暂的混乱后,留下来的老员工成立了一个类似于员工自治的组织,开始接手乐视的管理。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没了老板的乐视,非但没有破产,反而在员工自治模式下活得有声有色,一度实现了盈利!

乐视员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四处分销《甄嬛传》的版权,每年可获得数千万的版税。

在大企业眼里,区区几千万不过是“半个小目标”而已,但没有老板瞎折腾的情况下,这区区几千万养活了200多名剩下来的乐视员工!乐视的平均年薪高达27万!

乐视的员工表示,现在他们几乎不开会,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固定的。

最多几个高层每个月碰头一次,投票决定下重要的事务。

阿里、腾讯、华为等大厂员工,拼死拼活加班、演戏、开会、卷PPT,挣得居然和躺平的乐视员工差不多,原因何在?

因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乐视挣到的钱不用分给贾跃亭或股东了,可以直接分给员工了。

乐视的故事告诉我们:

公司的好坏跟普通员工的关系真的不大。员工拼命加班,只是帮老板挣钱而已。

02

苏宁曾是中国第二大的民营企业,每年的营收仅次于华为。

那时,苏宁员工有开不完的会,这些会议往往被安排在下班后,故意不让员工按时走,导致苏宁多了个“夜总会”的外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苏宁员工说:

当年公司引进了一名阿里出来的高管, 这名阿里高管除了会做PPT,讲一些高大上的网络名词外,没什么实干能力。

他为了在公司刷存在感,每个月都要启动一个新项目,一年到头没给公司赚一分钱,费用倒是花了几个亿。

年终总结时,老板问他为什么投了这么多钱没效果?

他答:要用互联网思维看这事儿。

整个苏宁都高喊着“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转型”,可谁也说不清这种思维或转型究竟是什么?

如今等到苏宁垮了,没钱了,这些所谓的阿里精英都绕着苏宁走。

老员工辞职的辞职,劝退的劝退,总部的人少了一大半,不复往日的喧闹,一幅萧条的模样。

但留下来的苏宁员工讲,他们更喜欢现在的苏宁——

小国寡民,自得其乐。

首先,很多部门没有营销费用了,没费用就不用干额外的活儿,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大家可以准点下班了。

一位上了多年996的老员工感叹 :

现在6点下班像多了半天假期一样,有时间做自己的事儿了。

其次,公司不行了,同事间也没了相互攀比的心理,不再想着升职加薪,心态平和了。

不再会为一些部门利益和个人得失相互诋毁了。

最后,最重要的是工资仍然按时发!

除了高管外,普通员工的工资并没有变少。

以前加班加点熬夜加班,公司营收节节高的时候,跟现在的实际收入没什么差距,果然公司好坏跟打工人没什么关系。

到头来都是老老实实领一份工资。

苏宁的故事几乎和乐视差不多,公司垮掉的同时,员工也轻松了,不用演戏、加班了,有时间陪家人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

一位在苏宁上了4年班的95后员工说:前几天他接到了一家大厂的offer,工资比苏宁高80%,但他不准备去了。

因为到大厂工作量会成倍增长,不能按时下班,没有个人生活,还要熟悉新的环境,这些损失80%的工资根本弥补不了。

所以打工人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别被老板PUA,拿着基层的薪水干着高管的活儿。

我认识一个华为的员工,他经常担心如果任总离开了公司怎么办?中国的未来怎么办?

我想说,大家都是打工人,别有资本家思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