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防控形势严峻。癌症防治关口前移已是各界共识,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为重要。12月1日至2日,第二届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的医学“大咖”为肿瘤早筛建言献策。

钟南山:“早筛、早查”是最好的肿瘤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致辞中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数达457万,死亡例数达到300万,这两个数据中国都是世界排名第一,所以疾病的负担非常沉重。”

钟南山介绍,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意见》里明确指出,要加强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是要“以治病为中心转移”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地把关口前移。

“在癌症防治领域的三级预防,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结合我这十年来对肺癌的早筛、早干预的做法,可以使得癌症的五年存活率提高60%以上。我深深体会到肺癌‘早筛、早查、早干预的’重要性。在临床上,我们看到很多的患者,当出现症状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才来看病、才被发现,除治疗难度大、费用高不算,很多还治不好。对于患者本人、家属,还有对国家、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钟南山最后强调,“早筛、早查、早干预”能够让患者有机会被治愈,而且花钱少,可以说“早筛、早查”是最好的肿瘤药。

朱叶青:癌症筛查的价值不是发现更多的癌症患者

癌症筛查不就是把更多癌症患者筛查出来吗?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认为,“癌症筛查的价值,而是希望能够在没有症状或者有早期症状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发现它,才能够去干预它,去终止它。癌症早筛的目标是通过筛查能够将癌前病变和早癌人群转化为可防可治、可以追溯的幸运故事,提醒这些用户去及时诊断、去治疗,从而防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产生。”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朱叶青认为,好的癌症筛查产品要满足的条件包括,产品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即医生拿到筛查报告以后,阳性知道该怎么去处理,阴性也知道该告诉用户什么。此外,还包括筛查出阳性后有简便的确诊方法,比如说肠癌筛查出阳性后,可以通过肠镜来确诊。最后还包括,确诊后有可行的干预手段,如果经筛查确诊的癌症,没有办法做任何干预,这意味着筛查的卫生经济学的意义和对患者的受益都要受到质疑。

樊代明:中国需要“本土化”癌症诊疗指南

在医学领域,有不少临床诊疗指南是沿用国外指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在大会发言中指出,用国外指南给中国患者治病会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

樊代明解释,中国人疾病的特点、遗传背景、生活习惯、环境与外国人存在差异,针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方式也大相径庭,国外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以肝癌为例,国外的肝癌,多数是由丙型肝炎引起的,中国则多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治疗肯定会不同。再以食管癌为例,中国患者的食管癌由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比较多,所以90%是鳞癌,国外的食管癌患者多是由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因此80%是腺癌,这也意味着治疗有不同。

据了解,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了13000余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涵盖53个常见瘤种,覆盖60个诊疗技术,共计113个指南。这套指南的发布打破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经验的现状,为我国肿瘤规范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也为世界肿瘤防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文|记者 陈辉图|主办方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可欣

校对 | 赵丹丹

编辑: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