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一般是指父母管教不当,或放手不管或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放任自流,整日在社会上混,不好好上学,流浪在社会上的孩子。他们顽皮、冒险、反叛,不受传统规则的限制。但是野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

23年前,我在皖南一座小县城里,曾经关注一群“野孩子”,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们怎样了。

在当年的那座小县城的街头,提起“虎子”、“小龙”、“大飞”、“大头”、“教授”等孩子,可谓无人不知,他们年龄从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不等,都是些有家不归,无拘无束的“野孩子”。

“虎子”,14岁,家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两个月大时母亲就去世,被姑姑抱去抚养,六岁时回家,由于调皮,经常挨父亲打骂。小学三年级时和同学打架,将人头打破,被父亲追打吓得离家出走,那时他才8岁。

“小龙”,13岁,是淮南市人,父母家住南京,念小学二年级时因厌学而离家出走,中途其父亲几次将其找回,但时间不长又偷偷跑了出来。

“教授”,13岁,是当地城关镇人,只读到初中一年级,离家才三个月。“教授”七岁时母亲就去世,父亲长时间不在家,一人在家孤独,加上讨厌上学,因而离家出走。

大飞”、“大头”等孩子则都是初中毕业,家或者在乡下或者在城关,长年在外无所事事,父母也不管。

这些孩子大都以“朋友”相称,同时还在校园里发展了一班“朋友”。他们之间说是“朋友”, 其实他们彼此之间并不十分了解。平时他们或者两个为伴,或者三五成群,整天出没于街头巷尾,出没于网吧、电子游戏厅,通宵营业的录像厅是他们睡觉的场所。

至于吃饭,则是东找一餐,西混一顿。由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平时不是随便就可以进的,因此怎么搞到钱是他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生活途径。当然他们有自己的办法:如街头捞一点、向校园里的“朋友”要一点,实在没有办法,就想点歪门邪道,因此派出所、巡警队都留下了他们的记录。他们只要有了钱,基本都是大家用。

这些孩子整天东游西荡、无人管束,他们的行为令人同情,也令人憎恨。他们有家不归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或者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的温暖;或者娇生惯养,家人放任自流,从而无法管束;或者学习成绩差,厌学逃学;或者因惧怕家庭暴力,而离家出走,他们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同龄人,但他们却似乎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

如何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让他们走上正途,应该引起社会、家庭的关注,不要让更多的孩子走上这条路。(以下图为为胶片拍摄)

小龙年龄不大,却有几年烟龄,现在一天少说要抽十来根香烟;

在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打闹的场面;

玩游戏机,几乎是他们的必修课,对他们来说,象《98格斗王》这样的游戏,买一个牌子打通关是轻而易举的事;

通宵营业的录像厅,只要买一张票,就可以看个通宵,因此,这里成为他们的栖身地;

录像厅通常都设有空调,在录像片轰轰的打斗声中,小龙睡得十分安静;

“倚大欺小”,是他们生活的基本逻辑;

在他们之间从来是谁大、谁狠就服从谁;小龙每次搞到烟都要给比他大的孩子;

上网,对这些孩子来说,已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

“教授”在吃炒面,他对自己的未来从不打算,他说过到哪算哪;

街头闲逛的“虎子”;

天刚放亮,他们就被录像厅工作人员清出来,接下来是漫长的一天。

虎子不仅学会了上网,在网上还有几个非常谈得来的朋友;

教授和小龙以及另外一个同伴在大剧院门口;

三个孩子在街头无聊地看着路人;

像这样,在小饭店里坐下来聚一餐,并不多见;

“教授”和同伴走散后,在街头看街景;

“教授”就着水龙头喝水;

“教授”抽烟也已经很长时间;

“倚大欺小”,是他们生活的基本逻辑;

“小龙”被民警“请”到派出所,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