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在中华五千年绚烂夺目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景泰蓝制作工艺是熠熠生辉的一笔,景泰蓝酒器亦成为酒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体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渐成熟,又因使用的珐琅釉颜色多以蓝色为主,而得名“景泰蓝”。

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景泰蓝是在元朝从西域等地传入中原,并迅速融入当时的文化,形成了与传入时截然不同风格的新型工艺品。重要的是,当时规定只有皇家可以制作和使用景泰蓝,说明景泰蓝拥有皇家御用的身份。

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梅瓶

景泰蓝在明朝达到高峰,也运用到酒器制作上,因此诞生了新的酒器风格。比如这件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梅瓶,造型挺拔,曲线刚中有柔,通体浅蓝釉为地,掐丝填彩釉为纹,釉色纯正莹润,花纹工致,是明早期御用监制品中之代表作。

掐丝珐琅花朵纹玉壶春瓶

再来看这件掐丝珐琅花朵纹玉壶春瓶,也是明早期作品,釉质细润,色泽纯正,打磨光滑。其装饰集多种花卉于一器,繁而不乱,艺术效果极佳。

值得注意的是,景泰蓝虽然是元朝引入,明朝得到大发展,但最早见“景泰蓝”这三字的文字记载却已到了清朝。

清雍正6年(公元1728年)《各作成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玲雀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

不仅如此,清朝的景泰蓝工艺比明朝有大幅提高,康雍乾三朝是景泰蓝发展的巅峰时期,特别是乾隆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酒器也是其中之一。

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乾隆皇帝餐具是景泰蓝,下面的王公大臣只能用瓷器、玉器等等,足见景泰蓝在当时的地位。

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朵花纹高足杯

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朵花纹高足杯在乾隆朝珐琅器中实属罕见。这款高足杯沿、腹外壁均饰掐丝缠枝朵花纹,足饰缠枝莲花纹,沿和腹以天蓝釉为地,圈足部以宝石蓝釉为地。内壁及足底鎏金,但金水较薄,底中部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掐丝珐琅双羊尊

掐丝珐琅双羊尊是清晚期作品,耳、角、牙齿为铜鎏金质。羊身饰条带形锦纹,蓝色珐琅深浅间隔,整齐划一,肩饰红色旋转纹,腿饰回纹,方形尊上饰兽面纹。该器掐丝均匀,纹饰工整,鎏金厚实,造型与装饰花纹新颖别致。

到了民国时期,景泰蓝开始走入民间,当时北京、扬州、广州等地有一些民间作坊生产景泰蓝,老天利、德兴成、宝华生、静远堂等都是经营景泰蓝的有名商号。

从这一件件藏品中,依旧可以感受到景泰蓝雍容华贵的皇家气质,正是因为景泰蓝工艺,给中国酒文化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