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水墨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画家用毛笔在宣纸上画成一幅画作之后,往往还要根据画作的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意境,题上诗句和包含创作时间、地点和画家名姓的题款,最后还要盖上朱红色的印章,“诗、书、画、印”齐备,才算一个完整的创作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镜理妆图 张大千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摩登戒体”引首印为方介堪所刻

盖印章本来是一种行政行为,最早是帝王官员在往来的文件和信件的封泥盖上印信,起到防伪的作用。后来造纸术普及之后,就开始在纸上用印蘸朱砂盖红色的印记。到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开始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上也盖印,“诗、书、画、印”的传统才逐渐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龙湫图 张大千 清华艺术博物馆藏

朱文“张爱”、白文“张大千”、朱文“山水姻缘等于婚媾”均为方介堪所刻

印的制作是一种专门的手艺和学问,由于古代在艺术作品上盖印的字体以篆书为重,所以刻印文这个工艺也叫“篆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厅掠影

明清时期,篆刻逐步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以刻刀为主要工具,以汉字为表象,以石材为主要载体,强调刀法、章法、篆法,突出篆刻家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介堪书画篆刻用具

既然篆刻学问深厚,制作印的人也就成了艺术家。艺术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进行艺术交流,组成艺术组织。如今,我们喜欢滑雪的小伙伴有“滑雪协会”,喜欢潜水的有“潜水协会”,当时喜欢篆刻艺术的文人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活动小组”。最知名的当属“西泠印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西泠印社部分社员在闲泉前合影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夏摄于北平中山公园

艺术家结成艺术组织,艺术组织通过艺术活动也培养艺术家。在西泠印社培养出的艺术家中,方介堪是比较有特点的一位。他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号介庵,室名玉篆楼、蝉园、晚香堂。他的艺术创造力十分惊人,一生治印逾四万方,上自周秦两汉,下迄明清诸家,皆能窥摄神奥,尤擅拟汉玉印风格,清雅高峻,人所不及,鸟虫篆印高古灵动,成就不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厅掠影

他不仅仅在艺术上成就颇深,还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大量的贡献。1951年温州市文管会成立,他担任专职常务副主任。他只身奋斗,白手起家,带头捐献所藏文物、字画百余件,并不辞劳苦,自带干粮,日行山间崎岖小道,夜宿农村破庙、戏台,走遍温州地区各县名胜古迹、水利工地,对文物情况做了系统调查、征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夏鼐与方介堪在温州

1956年撰写《浙江温州地区附近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一文,载于《考古通讯》第6期。1958年温州博物馆成立,他兼任馆长。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中,共搜集各类文物一万多件,并进一步辨伪、校勘、考证,使温州馆藏文物数量和质量均名列全省前茅。1961年,他主持编写了《温州文管会藏石考》。1965年他所撰《晋朱曼妻薛买地宅券》一文于《文物》第6期刊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介堪考古文稿

写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对篆刻艺术和这位老艺术家的篆刻作品非常感兴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张迁碑 方介堪

2023年是方介堪逝世36周年,西泠印社也迎来建社百廿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了“铁笔丹华: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篆刻艺术展”,着重介绍了谢磊明(1884-1963)、方介堪(1901-1987)、徐无闻(1931-1993)三位极具代表性艺术家,展现了他们之间师弟授受、承先继后,在深入汲取传统养分的基础上,对文人篆刻和篆书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篆书杜甫诗 方介堪

他们的创作实践展现出古典文艺的丰富美感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强调和重申了印学和书学的文化立场,并借此向保存金石、护持文物、研究印学、传播艺术、热衷教育的杰出学人和优秀传统致以由衷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海报

作者 | 杨逸尘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