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43年,毛主席正在延安审阅前方战报时,警卫员传来一则消息——葛健豪去世,毛主席听罢,脸色突然大变。

片刻后他眼角噙泪,随即挥毫写下一副挽联,“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

葛剑雄年少时遇人不淑,丈夫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但她却独自为我党培育出4位中央委员。

那么葛健豪究竟是谁?毛主席为何对她如此钦佩?

名门出身,自幼不凡

1919年12月25日,上海杨树铺码头人头攒动,旅客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拥挤着登上法国邮船“央脱来蓬”号。

在众多旅客中,一群洋溢着兴奋与憧憬之情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第二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

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轰然倒下,但随之而来的,却并非国家繁荣、社会安稳的景象,反倒因为军阀林立、割据不断,导致国家愈发混乱、动荡。

于是诸多热血青年好远渡重洋,探索救国之道,从1919年3月开始,便陆续有2000余名学生前往法国学习,“央脱来蓬”号上的年轻人自然也不例外。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一群青年中,一位50多岁,头发已经泛白的中年妇人赫然挺立其中,显得尤为突兀。

这名妇人,便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葛健豪,在年过半百之际,还要踏上远渡重洋的旅程,实在是令人费解。

然而,葛健豪的不俗之处,从她出生那天起便已经注定。

1865年,葛健豪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的一户大户人家。

双峰县有三大名门望族,分别是清朝大臣曾国藩的曾氏家族,女侠秋瑾婆家的王氏家族,而第三家正是葛健豪所属的葛氏家族。

葛健豪的父亲葛承霖,咸丰年间便加入湘军,因作战勇猛、指挥得力,很快在军中脱颖而出,官至道元,即正四品。

曾任盐运使、按察使,还多次在同治帝的亲遣之下,赴豫平定叛乱,与湘军首领曾国藩关系也颇为紧密。

正因如此,葛健豪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她本人也相当聪颖,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对《四书》《五经》更是尤为熟悉。

另外,葛健豪深受父亲影响,从小性格与一般女性不同,少了几分娇弱,多了几分刚毅,思想也非常豁达。

然而,知书达理的葛健豪,却摊上了一段不幸的婚姻。

混球丈夫,独立女性

与葛家相距30公里的永丰,有一大户名叫蔡寿嵩,他与葛健豪的父亲同为湘军将领,在军中多次通力合作,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恰好,蔡寿嵩膝下有一子,与葛健豪年龄相仿,两家便约定,等到16岁那年,安排二人成婚。

1881,葛健豪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约嫁入蔡家,但此时,蔡寿嵩已经战死沙场,蔡家也开始家道中落,葛健豪的丈夫蔡蓉峰更是虚无度日,一事无成。

不过,葛健豪没有嫌弃婆家的落魄,她为丈夫蔡蓉峰谋得了上海机器局的一个职员位子。

葛健豪跟随丈夫在上海定居,并先后生下四个孩子,三子蔡和森、幼女蔡畅,都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革命英雄。

但一家团圆并未带来幸福的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蔡蓉峰很快堕落。

他不仅在狐朋狗友的教唆下学会了吸大麻,还在外面包养了小老婆,对家人时常不闻不问。

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陋俗延续数千年,然而,葛健豪却不会惯着丈夫。

当丈夫屡教不改后,她也不再容忍,1899年便带着几个孩子,回到了双峰县家乡。

不久后,蔡蓉峰从上海赶回,试图将葛健豪与孩子接回家中。

但葛健豪却坚决不肯同意,还怒斥蔡蓉峰在上海欺压工人、颐指气使的恶劣行为,将蔡蓉峰骂得无地自容。

蔡蓉峰便在当地买地定居,一家人开始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图丨周总理、蔡畅等人合影

平日里,葛健豪也对传统陋习嗤之以鼻。

在全社会倡导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时,她敢为天下先地让女儿蔡畅自由外出玩耍。

蔡蓉峰要求女儿裹小脚,葛健豪也决不妥协,力排众议,为女儿保留了一对“天足”。

另外,葛健豪还对同乡的女侠秋瑾十分仰慕,多次前往拜谒,葛健豪称赞秋瑾是“智仁勇兼备的女子”,秋瑾也十分欣赏葛健豪敢于破除封建弊端的勇气。

在秋瑾的鼓舞下,葛健豪立志创办一所女校,专门招收年轻女性,教授男女平等的思想,帮助女性摆脱旧式家庭和封建社会的禁锢。

外出求学,一举成名

在葛健豪的操持下,蔡家的生活逐渐重回正轨,但蔡蓉峰还是死性不改,沉迷于赌博和吸大烟,将辛苦多年积累下的家业挥霍殆尽。

1913年,蔡蓉峰甚至为了几千元的聘礼,打算将女儿蔡畅嫁给当地地主当童养媳。

葛健豪明白,蔡蓉峰已经无可救药,她不再犹豫,连夜带着女儿赶往亲戚家躲避,后来又辗转来到长沙,与在此读书的蔡和森会面。

在那个年代,抛弃丈夫、离家出走是很大的事,但葛健豪却不以为意,她只想效仿秋瑾,彻底打破枷锁,追求个人价值。

见儿子、女儿都找到了学校读书,而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葛健豪便决定,不再返回家乡,而是在长沙求学。

当时,长沙有一所著名的女子教员养成所,只需基础文化水平便能报考,而且免除一切学费,学成后还可以从事女子教育。

葛健豪颇为心动,当即报名应试。

然而,见她已经48岁高龄,身边还带着孩子,校方当即驳回了她的资格。

葛健豪怒不可遏,当即写了一封状纸,前往县衙评理,县官问她姓名时,葛健豪高声答道,

“姓葛,名健豪,健是改造社会的健将,豪是打倒封建的豪强”。

其实,葛健豪原名葛兰英,经此一事才正式改名葛健豪。

县官也被葛健豪的英勇所折服,在呈文上写下了“奇志可嘉”四字,并下令学校将其破格录取。

就这样,葛健豪一家人全部在长沙就读,葛健豪不同流俗的名声,也就此流传开来。

也正是在这一年,毛主席转学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他与蔡和森志趣相投、理想相近,很快结成挚友。

在校内,葛健豪勤奋苦读,每日挑灯夜战,力求将勤补拙,赶上同学的进度,她这种一心求学的精神,让毛主席大为钦佩。

图丨毛主席为葛健豪所写挽联

每次见面,毛主席都恭恭敬敬地称呼她为“蔡伯母”,而葛健豪对眼前这个年轻人也是赞叹不已。

葛健豪不仅经常邀请毛主席来家中做客,还叮嘱蔡和森等子女,让他们一定要以毛主席为楷模,学习他的远大抱负和渊博学识。

创办女校,支持革命

1915年,葛健豪于长沙结业,带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她只身回到家乡,在永丰镇创办一所“第二女校”,专门招收劳动阶级出身的中青年女性。

从学校的建造、招生到教学,葛健豪事无巨细,一定要亲自过问。

第一期学生人数较少,她便办了一个综合班,一期结束后,第二女校名声大噪,吸引了100多位女性前来报名。

她立即将学校扩充至文科、缝纫、织业等三个班,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旨在满足当地女性求学与就业的需求。

不仅如此,针对家庭困苦的学生,葛健豪还自掏腰包,为她们免除学费、杂费,甚至给予生活补贴。

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都感叹:“进了第二女校,就像回家了一样”。

除了教授知识,葛健豪更注重改变思想,她现身说法,指出缠足、留辫的危害,并鼓励学生冲破桎梏,做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

当地女性非常感谢葛健豪为她们提供了这个“自由的天地”。

然而,学校内开明的风气,却引发了封建旧势力的强烈不满。

一些人指责葛健豪“男不男女不女”,还说她败坏了社会风气,想尽一切办法,妨碍学校的正常运转。

在各方势力的联手打压之下,第二女校仅仅办了三期,便因经费不足被迫关闭。

不过,葛健豪没有气馁,她见蔡和森正与毛主席等人一起谋求报国之路,便回到省城附近的刘家台子,租下了一处民房,为有志青年的集会创造条件。

由于办学散尽了葛健豪的积蓄,她只好亲自下地干活,种了半亩菜地,粮食短缺时,她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将食物节约下来,供毛主席等青年人食用。

可以说,毛主席和蔡和森能够创办新民学会,在乱世中安心探索,离不开葛健豪的鼎力支持。

两对夫妇,四位委员

新民学会成立后,葛健豪时常前去旁听,很快接受了新的革命理论。

回忆起那段时间的经历,蔡畅总是忍不住感慨道,“我的母亲真的是一个惊人的妇人,那时她已年近半百,但对革命还是充满激情”。

正因如此,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盛行之际,葛健豪也打破惯例,以48岁的高龄,申请了留学的资格。

在法国那四年间,葛健豪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实现了从零基础到精通法文的奇迹。

葛健豪的刺绣品

更加令人惊叹的是,繁忙学习之余,葛健豪还做起了刺绣,售卖给当地贵妇,换取了不少法郎。

葛健豪此举,既为旅法的留学生筹措到不少生活费,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文化在法国的传播。

于是,葛健豪在法国也广受欢迎,同为留学生的周总理、邓公和李富春等人,都与葛健豪关系甚好,还经常品尝她的手艺,每次见她,都要尊称一句伯母。

不仅如此,葛健豪一家人的留学之旅,还为家庭增加了几名新成员。

蔡和森在法国与妹妹蔡畅的闺蜜向警予结识,很快坠入爱河,而蔡畅和李富春更是一见钟情,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后来,蔡和森夫妇、李富春夫妇,都成为我党中央委员,有人说,葛健豪以一己之力培育出了4位中央委员,是“革命的英雄母亲”,此言的确毫不为过。

自法国归来后,葛健豪更加坚信,求学不分年龄、性别,于是,她又拾起了自己未竟的事业,在长沙办起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

由于葛健豪与我党关系密切,在土地革命时期,这所学校事实上已经成了革命者的活动行所。

传递情报、交换信件等活动都在此进行,葛健豪利用她个人的巨大威望,为地下党员创造了良好的革命环境。

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一个月后,反动军官许克祥积极响应蒋介石对共产党员的围追堵截,在长沙掀起骚乱,即著名的马日事变。

在这场事变中,平民女子职业学校被推上风口浪尖,大量地下党员被捕,葛健豪也只好离开长沙,追随组织,辗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继续进行革命。

直到1928年,葛健豪的二儿子蔡麓仙与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相继牺牲,葛健豪才被组织安排回到了永丰老家,并在此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结语

1931年,蔡和森在香港进行地下活动,由于遭到叛徒出卖,他的行踪不慎暴露,不久便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就义时年仅36岁。

蔡和森的离去,令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无比惋惜,但葛健豪却始终没有得知此事,直到1943年临终之前,她还在等待着蔡和森的归来。

所以当毛主席在延安得知葛健豪去世后,提笔写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给“蔡伯母”以最好的褒奖,她也不愧为伟大的革命母亲。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