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赋能冶金钢铁行业、流程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

在车间内,天车穿梭来往,但现场却没有操作人员,一切作业井然有序,这样的场景在钢铁企业中的炼钢、热轧、冷轧厂区内已随处可见。那么,在钢铁企业智能化场景背后是什么?

走在数字化前沿

“钢铁行业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做出很大贡献。”长三角钢铁产业发展协会秘书长包忠峰日前在“数实融合新视角·时代的增量”主题沙龙中表示,当前,我国贡献了全球一半的钢材产量,居世界前列,价格依然维持在20多年前的水平。这期间我国的钢铁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设备更新,谁消化掉了其中的成本?那就是数字化。

实际上我国钢铁企业较早认识和开展了数字化进程。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数智发展部副总经理赵伟在沙龙上表示,从2018年开始,鞍钢就开始构思钢铁企业到底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厂,进行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积累了一些模型、算法和经验的积累,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阶段任务,正经历着数字化阶段向智慧化阶段发展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初,中兴通讯布局钢铁和有色金属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领域,成立冶金钢铁业务部。

在探索钢企数字化转型的路程上,中兴通讯有着具体的实践。2022年初,中兴通讯布局钢铁和有色金属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领域,成立冶金钢铁业务部,实际上是中兴通讯五大特战队之一的冶金钢铁特战队的承载部门。

成立“特战队”的目的就是在一个点上做压强式投入,缩短交易路径。将研发、产品规划、营销团队整合成短平快的小团队方式,进行全国一盘棋运作。

目前,中兴通讯已成立冶金钢铁、汽车电子、矿山、智慧家庭、东数西算5个行业特战队,主攻行业数字化业务。其中,冶金钢铁和矿山两大特战队是特战队中的“急先锋”。两个特战队在去年已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显然,这种运作模式在商业方面已初见成效。

三个维度促数实融合

携手宝武集团、鞍钢集团、南钢集团、广西钢铁、云南神火、国家电投集团等多家头部企业,开展数智化建设合作,中兴通讯冶金钢铁特战队在助力冶钢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以“5G工控算力底座+数字星云”双轮驱动,帮助钢铁等典型的流程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管理精度、生产安全以及作业的“无人”化程度,实现冶金钢铁企业的智能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5G工控专网,为生产业务场景提供确定性网络功能。工控算力节点,加速冶金钢铁企业边缘侧海量高频数据实时处理和数据保护。依托数字星云平台打造集中管控平台,接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感知数据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维护,实现产业链生产系统融合,数据融合及系统间协同。

中兴通讯冶金钢铁业务部总经理、江苏省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马金表示,工业数智化的基础是工控级确定性的连接。钢铁企业最早使用的都是虚拟专网,中兴通信和鞍山钢铁则最先开展合作,实现了工控专网。通过专属网元,把5G真正变成了企业自己的工业内网,让大量的应用和数据跑在这张工业内网上。

据悉,鞍钢集团与中兴通讯自2019年共同探索5G在智慧钢铁的应用场景开始,逐步延伸至数字鞍钢建设的全方面合作。双方率先使用5G融入炼铁、炼钢等关键生产环节,开通了全国第一个4.9GHz频段的5G专网,并发布了基于5G技术的“一键炼钢”应用;在2022年,双方携手打造了国内首个基于5G工控专网的铁水运输无人化项目,并发布了“基于5G云化PLC的技术研发与钢铁工业应用”,实现了首个多地远程协同控制的5G云化PLC成功验证。

“在钢铁行业,5G及算力、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5G连接的背后,还有算力和智能”,马金表示,在武钢,中兴通讯率先将算力连在一起,在车间级、产线级提供5G网络算力节点,形成车间级工控专网,确定性的连接实现了融合。新型工业化的数智底座,包括工控级确定性的连接,加上精准无所不在的算力部署,如此,大模型才能把推理出的东西在边缘上做防控、实时的动态调整。

据了解,针对武钢的核心生产领域,中兴通讯部署了5G工业现场网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含工业级专用网关、融合算力的网络设备、更易管理使用的企业业务运维系统,可以提供媲美工业以太网的高可靠性、极低时延和超低抖动的企业专用网络。通过5G赋能,武钢实现整体效益提升19%,减少人力成本23%,降低能耗10%,每年减少碳排放75万吨。中兴通讯在武钢形成的建设和应用模式,目前已在国内多个钢铁项目中成功复制,是冶金钢铁行业、流程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实践成果。

“除了确定的连接、精准的算力,第三个维度是提供开放组件化的智能能力。”马金表示,通过自身在通信行业的积累,把数据库、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算力算法这些能力开放出来变成组件,与钢铁、矿山、化工等领域具体场景和需求相结合,形成新一代智能体,助力实体经济的工业数实融合。

迈入“深水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产业数字化正逐步迈入‘深水区’”。面临挑战,如何降本、提效、增质,在行业数字化领域进一步拓展,成为新命题。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表示,面向需求侧的“业务融合难、管理成本高、业务创新受限”等难题和供给侧的“高要求与低成本、碎片化与规模化、投入大与变现慢”等矛盾,亟需在彼此的磨合中找到方向和突破口。

陈志萍表示,中兴通讯将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发展行业数字化。加大技术研究的深度,拓展行业应用的广度。此外,科技创新企业的底层技术研发真正落实到场景实践中,需要加大人、钱、物投入的力度。

据财报,2023年前三季,中兴通讯研发投入已占营业收入的21.3%,在“核心底层突破、基础设施和能力升级、生产和交易效率提升”三个层次全方位发力。“不单单是资源的投入,还包括吸引行业精英、专家加入到行列中来,广聚英才,一起去做为行业有价值的探索。”

“要深耕下去,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有一线才会找到答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百度鲲鹏计划获奖作者盘和林表示,在实验室是没办法知道应用场景的瑕疵,数实融合最关键还是在一线。产业的需求反过来会促进技术应用的升级改善。

赵伟认为,早期工厂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奠定了数字化的基础,而最理想的阶段是智慧化,是所有的数据和业务的智能化,最终要实现智慧和透明。智慧化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目标,实际上,钢铁企业现在离全面智慧化还很远。

马金表示,中兴通讯以“5G工控算力底座+数字星云”为核心抓手,通过连接加算力加智能的融合,从单点的智能向整个系统更广域的智能去迈进,也将成为数字时代新的商业机会。

采写:崔亮亮

编辑:亮亮

指导: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