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近60岁的范志鸿,是一名人工智能行业的资深老兵。他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拥有信息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像素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这一行深耕多年,他不仅熟悉公司所在的人脸图像识别行业,更持续关注当前最流行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动态信息。

教育智能化

全国首创AI智能分析技术

应用于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

范志鸿看来,本次在琶洲算法大赛获得的奖项是对个人及公司多年努力成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和个人在行业内部品牌影响力,有利于企业相关产品推广。

作为一名资深技术专家,2007年进入像素数据后,范志鸿一直主管公司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工作。凭借在图像识别领域的专业积累,他还兼任广东智慧安防专家库专家、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与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专家、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等职务。

能够在琶洲算法大赛中获奖,对于刚刚过了25周年生日的像素数据来说也是“双喜临门”。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8年,最初从学校摄影起家,多年的服务合作积累了技术沉淀和教育市场人脉。此后随着互联网产业发展和教育智能化转型,2008年,公司根据合作对象信息化建设需求正式进入教育智能化市场,逐步建立了人脸识别、人像采集与检测、物体检测和视频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构建了一整套完善的产品生态链,形成了系统化的教育考试和公共安全解决方案及服务模式。

目前在广东省教育考试行业,像素数据人脸识别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系统及硬件市场占有率第一,广州市中高考人脸识别设备项目、试卷保密室项目及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项目均由像素数据负责建设。公司还在全国首创将AI智能分析技术应用于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所负责的海珠区试卷保密室也被作为省、市教育考试试卷保密室的示范试点。

范志鸿还告诉记者,像素数据的人脸识别算法可以实现十万分之一的误识率,在此前参加的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简称NIST)组织的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中的FRVT算法测试比赛跻身榜单第五。

而在技术落地场景层面,目前公司在教育考试领域已累计建设了超100个省市级教育考试信息化系统,囊括了超过4万个标准化考场,应用超过4万台身份验证终端,为两个国家级、三个省级、多个地市级教育考试提供了技术服务,累计服务考生超过3000万人次。

同时,通过人脸识别闸机设备,公司也成功切入了一些国内公检法单位门禁业务,成功地实现了业务多元化。

人工智能

看好琶洲未来发展

需加强伦理法规等问题探索

近年来,数据、算法、算力成为琶洲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支柱。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应当推动建设人工智能算法创新机构和算法平台体系,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算法基础研究和算法技术创新,建立算法应用转化体系,构建面向各类应用的共享算法库,建设国际化算法开源平台和开源社区,参与制定算法标准和测评体系。

作为琶洲人工智能产业的资深从业人员,范志鸿坚定地看好琶洲未来的发展,他相信在入驻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帮助下,未来这里会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

而在政策建议方面,他也提出,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多增加相关的政策补贴,同时多帮助企业引荐客户,向其他地区推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后续成长为独角兽、国家小巨人企业提供更多的培育指导。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型模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不断有龙头企业发布各种版本的大型模式,关于人工智能未来会如何影响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也成为乐此不疲的谈资。

他认为,随着训练数据的不断增长和算法的改进,未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应用领域也会更加广泛,计算机视觉领域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过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数据隐私、伦理问题、公平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未来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的探索,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符合社会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而潜在的解决方式之一可能是让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可以增强人工智能系统的透明度、安全性和可信度。

谈到未来的发展,他也用两句话作为总结:首先是会继续推动像素数据成为教考行业头部企业,成为图像检测处理的领军者,始终保持人像检测处理、人脸识别、视频分析技术的创新优势。而另一个希望则是公司有机会也能切入人工智能大模型,从中探索适合公司的行业应用。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海报:尹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