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赛道竞争正在日渐加剧。
据睿兽平台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广义的合成生物学关联企业数量已逼近1000家。另据《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绿色应用与产业感知调研报告》显示,未来有潜力发展合成生物学或正在从事合成生物学业务的企业群体正逐年增加,仅广东地区这一群体数字就已超过10万家。
企业的“扎堆”入局,显现出合成生物赛道的高热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尽管现下我国合成生物产业仍处于起步初期,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格局,但这一黄金赛道的激烈竞争态势已呼之欲出。
竞争焦点在哪?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交叉的学科体系,涉及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相较于其他传统制造产业,合成生物产业链的路径更长,复杂程度更高,涉及到的环节也更多。
一般而言,合成生物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菌种开发、中游发酵生产以及下游商业推广三个流程,涉及基因工程、构建高效工程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放大合成、分离纯化、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
在这么多的环节中,合成生物企业竞争的核心焦点究竟在哪?
据睿兽数据,在目前中国广义的925家合成生物学关联企业中,其中工具层企业(主要涉及DNA相关,包括测序、合成、储存和基因编辑等)441家,占比为47.68%;平台层企业(侧重菌株的构建、发酵、产业转化等)54家,占5.84%;应用层企业(产品的商业化、应用等)430家,占46.48%,呈现出“两端大中间小”的格局。
不难看出,当下合成生物企业的焦点及重心主要放在产业链前端和后端。
出现这种格局是由于合成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修改底盘细胞的基因及代谢路径,进而实现细胞工厂的高效生产,以取代和颠覆传统的动物提取、植物提取、化学合成等生产方式;同时,后端的产品商业化和应用则关系着合成生物的市场化问题。所以这两端更易获得企业的青睐和投入。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两端,合成生物产业链上还有两个关键节点不容忽视,一个是“微生物发酵”,另一个是“中试”。
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是合成生物重要的底盘技术,目前的合成生物技术主要依托微生物代谢通路构建并赋能在发酵技术之上,故行业常称“合成生物为微生物发酵插上翅膀”。也正因此,不少入局合成生物的企业都是过去的“发酵大厂”,在微生物发酵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上更胜一筹。值得注意的是,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不仅仅包括菌种的代谢过程,还囊括了分离、纯化、精制等相关联的工艺流程,这些流程对于发酵的收率、质量控制等同样起到关键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实验中所完成的基因编辑,改造底盘菌,及小试的发酵过程等,仅仅只是完成了合成生物技术从0-1的第一步而已。这些基础的技术研发成果必须要运用到大规模的生产中,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实现规模化效益。这就离不开“中试”这一关键环节,“中试”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解决的就是产业转化和规模化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也只有通过“中试”才能完成合成生物从1-10-100的产业放大。
谁能率先掌握合成生物产业“双优”?
与此同时,尽管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迅猛,入局企业各有重点,但行业整体尚未出现绝对的龙头企业。
一方面,合成生物技术本身尚不够成熟,不能在各个生产领域以绝对优势碾压现存的传统动植物提取或化工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合成生物学公司还处于发展的早期。
格局未定,也意味着我国合成生物企业存在充分的成长空间。谁能率先掌握合成生物产业的竞争焦点,谁就能够有望“弯道超车”,成长为合成生物产业中真正的头部企业。
而在国内近千家合成生物企业中,华熙生物近年在合成生物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合成生物的企业,华熙生物称其已经构建了一条覆盖“研发创新、中试及产业转化、市场转化”的合成生物绿色制造全产业链,拥有从“基因编辑、菌种改造、细胞工程创造,到中试及产业转化、再到市场转化的”全链条能力。在过去数年中,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布局不断拓深,其不仅建设了合成生物技术的研发平台、研发中心,打造了业内领先的合成生物研发团队,建设全球首座合成生物科学馆;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的重点研发项目,并依托合成生物技术,陆续推出了超纯麦角硫因、微真、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等原料产品。
尤其是在合成生物产业“发酵及中试”两大关键环节上,华熙生物也已开始逐步拉开距离,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双优”。
在发酵方面,作为传统“发酵大厂”,华熙生物已经拥有20多年的微生物发酵经验,是我国最早实现微生物发酵规模化生产透明质酸的企业,产业化水平领跑全球。其在微生物发酵的规模化量产、提纯、生产成品等环节具备较强的优势,搭建了微生物发酵平台,并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和产业化人才,为其合成生物战略布局和落地提供支撑。
在中试方面,华熙生物是国内最早认识到中试环节的重要意义并率先建设合成生物中试转化平台的企业,其在中试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在天津建成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规划64条中试生产线,目前已有30多条中试生产线投入使用,聚焦合成生物科研成果的中试及产业转化。这一中试转化平台拥有“柔性化、平台化”两大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物质对于中试各个环节的不同需要,提供更多的中试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华熙生物还将中试转化平台开放给各大科研院所及创业企业,加速推动合成生物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有行业观点称,我们看到了合成生物领域的花团锦簇,却看不到更多的企业死在了出发的路上。可见,合成生物产业的前景及市场虽好,但作为新兴的生物制造产业,其从研发投入到产出落地,绝非易事,更何况参与企业还要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如何掌握行业关键脉门,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实力,或许是每一家希望长足发展的合成生物企业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