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某中学一位老师被家长举报,原因是老师的朋友圈里发的内容“不够积极向上”。

家长给老师的微信留言写道:

老师,你好!我是吴皓梵爸爸。经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你的朋友圈不够积极向上。孩子经常会动我的手机,还会专门要求看老师的动态,看到你不是在玩就是在吃。你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应该多发一些学习读书之类的东西来引导孩子。而且孩子的好奇心其实是很重的,像是今天你的“假期快乐”的那条,孩子看到,问我什么是“剧本杀”,也要去玩。你是老师,你教教我怎么给孩子去解释吧!!建议你以后也多发与教育和学习、读书有关的朋友圈,另外也建议你把这条朋友圈删除,以免让其他孩子跟风。

此事一经网络传播,立马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老师作为孩子的榜样和教育者,应该向朋友圈传递积极的信息。虽然朋友圈是老师的私人空间,但老师的言行还是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他们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学生的榜样。

还有人认为教师有在朋友圈表达意见的自由,主张只要不违反规则,就应该允许他们在朋友圈内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和感受,只要不违规违法即可

那么涉事老师的反应是什么?

皓梵爸爸您好!我想起来了,之前您通过搜手机号加上了我这个号,我也没有屏蔽您,这个号里家长也就您自己,这是我的生活号,与工作无关哈!因为我足够优秀,所以我在工作之余才可以过上吃喝玩乐无忧无虑的生活。发个朋友圈,放松一下,也是我的自由,属于我自己工作之外的私生活一部分。至于怎么教育孩子,路您都指了,接下来看您的了,而且我只是老师,传道受业解惑而已,不是人生导师。为了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互不影响,您将被从生活号上删除,请理解。

在家长与老师的对话中,笔者发现家长对老师用“你”,而老师则用“”回答家长。仅这个细节就可以揭示家长和老师沟通时素养的差异。

家长的意见有错吗?难道老师做错了吗?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行为显得有失端庄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正常人的生活。

于是就有了家长对老师的抱怨。

于是老师温柔地回应了。

老师也是凡人,不是神。

他们的生活不能只有工作和学习,还要有生活,普通人的生活。

一群不懂生活的老师能培养出一批懂生活的学生吗?

笔者的朋友圈,很多人也经常浏览,其中最多的内容就是好吃的、好玩的,以及到全国各地讲学的图文内容,笔者自誉为“三边主义”,即边吃、边玩、边干。

这难道不是作为人的生活吗?

凭什么老师就应该做苦行僧?在自己生命填满了工作的老师,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吗?

老师,首先是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充满生活气息感的人。

老师,还应该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或者说,老师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发展中的人,与学生一样、与家长一样的人。

只有如此,才能被孩子接纳,被社会接纳,被未来接纳。

当然,老师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但也要有所约束和规范。

作为教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学校和教师群体的形象,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领者、示范者。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教师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以正向的引导和示范,言行举止要符合公众形象,不做出格和违规犯法的事。

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

最后,笔者想对老师们说:“在工作生活上,要做到谨言慎行,维护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也想对家长们说:“放过老师们吧,他们都是平凡人,也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