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许世友第一次见到杜平,竟是在一次考验之中。1963年的一个清晨,南京机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新任政委杜平即将抵达。许世友带着军区首长们前来迎接,却不料杜平一落地,就听到许世友抛来一个似真似假的问题:

“听说你不抽烟、不饮酒,我们怎能合得来呢?”

这话一出,让周围人都哗然。杜平却哈哈大笑,随口应了一句:“这事儿怎传到你耳朵里的?”两人似乎一拍即合。

那时,许世友性格直爽,脾气火爆,出了名的好酒量。这样一位“酒中侠客”,与杜平这样朴实稳重的书生性格,怎会合得来?但他们都不知道,这场误会,打开的却是他们结下深谊的大门。

一句玩笑话,揭开幕布

可事情的来龙去脉,远不止如此。

原来,这场误会的开端,要追溯到10年前的那个寒冷的三月——

1953年初春,朝鲜正值战事白热化之时。志愿军政委杜平带领政治部在前线连续作战多日,早已疲惫不堪。北风呼啸,就在他准备找个地方歇息之时,突然有通讯兵匆匆跑来,说有一封总部的特急电报,盖有绝密字样。

杜平心中一凛,赶紧回帐篷里拆信。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字:“杜平政委,速归国接新任务。”后面还有毛主席和彭总的私人签名。信中语焉不详,让他狐疑不定。究竟是何要事,非召他回国不可呢?

杜平根本不敢耽搁,当即安排人手打点行装,第二天一早便动身返京了。飞机上,他百思不得其解。新任务会是什么呢?自己能否胜任?

想到这里,他不禁心生忐忑——外界传言新任务可能是大使或外交官一类,但以他木讷笨拙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外交场合。

飞机一落地,迎接的王炳南同志已将消息告知杜平:他要调任朝鲜或苏联大使,以接替原任倪志亮将军!这重磅消息更令杜平措手不及。他连忙找到老长官彭德怀商议,希望能改变这个决定。

谁知彭德怀先是语重心长劝导他:“中央既然选择了你,那就说明有看重你的地方......”搞得杜平更加手足无措。在二人僵持许久后,杜平实在忍不住,脱口而出了一句:

“外交工作处处需要应酬,我连抽烟喝酒都不会,还能指望我吗?”

他说完就后悔了。这话一出,把彭德怀气笑了:“我认识你这么些年,哪里还不清楚你的脾性!早说嘛,我替你带话,要不然你还真去了!”

杜平尴尬地摸摸头,心说自己当初太紧张,话说得重了点。不过转念一想,也好,正因为木讷笨拙,不善应酬,自己才更加不适合担任外交官一职嘛!

于是,在彭德怀的帮助下,杜平终于在毛主席面前说明了自己的难处。毛主席听后也是哈哈大笑:“年轻人嘛,做事总是急功近利!既然现在不乐意去,就算了——我这里也还有别的人选......”

那时杜平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这场考验就此化解。哪知十年后,这句脱口而出的大话,竟然还传到了许世友耳中!

后来彭德怀在场的干部聚会上,将此事披露给大家听时,许世友也在座。他本就是个好动的主,一听此事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并暗自记下,要在见到杜平时拿这事戏弄他一番。

没想到十年后的一场误会,竟成就了两人打从一见如故的契机!真是趣事一桩啊......

一生跃过战火的洗礼

当然,杜平并非一开始就是政坛人士。相反,他的革命生涯,是从投身前线,加入红军的那一天开始的。

1908年,江西万载县,这个普通的小农村,诞生了一个叫杜平的男孩。家里虽然兄弟姐妹众多,却都勤劳好学,没人当过地主家的子弟。杜平从小带病,个子瘦弱,但他内心的恒心与执着从未被磨灭。

他记得三四岁那年,自己差点夭折。那时全家上下为他求医问药,用尽力气想延续他的性命。

这份深沉的爱意和希望,成了杜平活下来的动力。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来报答父母和长辈的养育之恩。

于是,这孩子忍病坚持上学,并且成绩优异。考入县城最好的中学后,他更是勤奋考取了省级重点大学。青年杜平以优秀的成绩拿到学位,本可以去教书育人,过上安稳的体制内生活。

但是,就在毕业前夕,一场偶然的邂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一次社会实践中,杜平结识了一位共产党员梁志强。这个过目难忘的青年教给了杜平太多前所未闻的真理,让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十分向往。

就在这时,红军占领了万载县城。杜平瞬间灵感一闪,下定决心要追随自己的政治理想,加入革命的洪流中。于是,这个沉稳内向的青年学生,毅然抛弃了原本的体制生活,放弃教职工作,加入了红军的旗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