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明家里又来免费改良技术员了,想搞改良的养殖户都可以去看看。”一大早,赤峰市林西县新林镇鹿山村党总支书记刘振兰在群里发了这样一个通知,一会儿的功夫,七八个养殖户就匆匆忙忙地赶到李相明家,只见技术员身穿防护服,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养殖户们全神贯注地听讲,不时向技术员请教。像这样的场景,最近在新林镇各个行政村时常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肉牛养殖园区内膘肥体壮的肉牛

新林镇属于半农半牧区,村村都有养殖肉牛的传统,近年来,新林镇充分放大资源优势,强化政策带动,优化服务保障,集小规模成大群体,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牛肉产业,现建有万头肉牛养殖园区4个、奶牛养殖小区1个,肉牛养殖专业村7个,10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24户,30头以上养殖户182户,肉牛存栏4.3万头。

发展牛肉产业,具有收益高、可持续繁殖的优势,带户增收致富作用明显,但是,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疫病、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给肉牛养殖带来了风险。去年以来,肉牛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肉牛养殖户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出现养殖大户抛售的现象。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新林镇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养殖户大多是以种草饲牛、牛粪还田的自我循环模式为主。经过集体研究、向专家取经等有效方法,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以科技提效益,确定了走小规模、大群体、低风险、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依托鹿山村万头肉牛养殖园区优势,招商引入社会组织,成立肉牛繁育改良社会化服务中心,实施“精养培优”计划,开展肉牛冷配改良、营养育肥、疫病防控服务和一系列培训。“外出请专家”变成了“邻居有专家”,既教技术员,也教养殖户,形成中心孵化专业户、专业户帮助一般户的“邻里技能互助”发展模式,养殖户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提高了养殖效益。全镇已开展冷配改良、饲喂技术指导16场次、培训90余人次,完成改良肉牛50头,养殖户增入25万余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员在养殖户李相明家的牛圈里给母牛做孕检

“过去一茬育肥牛每头牛能赚三千左右,现在大片牛育肥才赚个千八百块钱,实在不行再挺一挺。”“牛行这样,不能再养了。”“岁数大,不敢冒险了。”……面对大家的忐忑不安,新林镇鹿山村党总支给出了实招,成立党员服务队开展“精养培优”行动,宣传团队为大家答疑解惑,讲发展、谈前景;改良技术团队上门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改良转型的成功经验给养殖户们吃下了定心丸。新林镇越来越多养殖户将“多而不精”的老观念转变成“少养优养精养”的科学发展理念。从不会说到主动说,从自己干到帮你干,在镇村两级党组织引导下,新林镇更多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技能提升、互帮互助的暖心行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林镇新合村肉牛养殖园区

“如今,党和国家给咱老百姓的红利越来越多,种饲草有补贴,政府还帮我们协调贴息贷款,冷配改良免费教技术,有这样的好条件,咱必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新合村养殖户安东辉兴高采烈地说道。

没有家家户户的兴旺,就没有乡村全面振兴,新林镇秉持在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奋楫笃行,因地制宜培育“牛”产业,真抓实干发展“牛”经济,全力带动每一家、每一户的日子“牛”起来、“旺”起来。(赵妍、付少博)

来源: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