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东垟路踏进梧田老街北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保留下来的老建筑——谷寅侯故居。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女士说:“幸亏故居作为古建筑被保留下来了,不然我童年的快乐记忆都没了。”

据悉,这是温州市在城中村改造计划中探索改造与保护和谐共生的一个做法,在提升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不忘致力于保护和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留住市民的乡愁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梧田老街北口的谷寅侯故居

在改造中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

据了解,梧田老街所在村于2018年被列入温州市瓯海区城中村改造计划,谷寅侯故居也在改造范围内。该建筑自1906年建造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建筑,瓯海区政府将其划为文物保护建筑。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逐渐消失。为了让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温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中村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的通知》,在城中村改造计划中保护和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了登记和评估,并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这些建筑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得到了修缮和维护,成为了城市的文化遗产。”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改造计划还注重在原址上恢复和重建历史建筑,让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除了梧田老街,还有蒲州新韵、南塘印象、南湖月色等,在保留原有历史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一个个城中村经改造后成为了集居住、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休闲街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的同时,也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改造形式不仅让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梧田老街相关人员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瑞塘河一带景观

在改造中提升整治美化环境

“通过实行‘水岸同治’,我们对温瑞塘河沿岸的村落进行城中村改造,不仅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沿岸水质也变清澈了。”鹿城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悉,近年来,温州市在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同步采取水岸同治的方法,对区域内的塘河水质、河道保洁、沿岸绿化等开展集中整治,有效截断污染源的同时,实现辖区河道流域美丽蝶变。

温瑞塘河被称为温州的母亲河,沿河分散着不少旧村,这些区域建筑破败、污水直排,成为河域两岸的环境“疮疤”。今年以来,借助安置房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和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契机,温州市全面推进河道治理,实现河道流域美丽蝶变。

不仅如此,温州还利用在“母亲河”沿线实行城中村改造腾出的土地空间,围绕“文化塘河、生态塘河、景观塘河、城市塘河”,建设如南塘街、梧田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龙舟博物馆、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等文化馆所,同时融合现代文旅、体育、休闲、园林等内容,构建文旅产业培育模式,推动塘河文化产品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西锦园小区附近的塘河、榕树、码头等景观

在改造建设中融入传统元素

家住横西锦园小区的市民老蔡时常在楼下的榕树下乘凉。“几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城中村,现在大变样了。”

自从温州实施城中村改造计划以来,原先破旧的老房子,包括不少危房,都一并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安置小区。横西锦园就是其中一个。

据介绍,新建的横西锦园小区不仅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在设计时,还融合了大量的塘河文化元素,保留了原来村口塘河旁的大榕树、小码头,并同步改善了周边环境,加宽了河面,修建了驳坎,配建了休闲步道,在榕树下建了亲水休息平台。“塘河边,榕树下,码头边,小舟随波摇荡,这些都是我们儿时的记忆。”老蔡回忆道。

近年来,温州在城中村改造中不仅注重保护历史文化,注重环境提升美化,还在改造过程中融入传统元素,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的同时,也增强了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性的体现。”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来源:市住建局、新华网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