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956年11月1日,中共吉林市委机关报《吉林市日报》正式创刊,1959年1月1日,这份报纸更名为《松花江日报》。1966年5月1日,在经历《吉林市日报》、《松花江日报》等名称后,吉林市市委机关报正式更名为《江城日报》。可就在两个多月后,《江城日报》再次更名为《东风日报》,直到1968年3月17日,才又恢复了《江城日报》的名称。关于这次改名,一般认为是特殊年代的产物,但其中梗概始末究竟如何,却鲜有人知。在吉林铁中六六届毕业校友刊印的文集《岁月的回声》中,我有幸窥得端倪,于是整理发布,作为一段特殊历史的补充。

如今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人们大概还会记得,我市的《江城日报》曾一度改名为《东风日报》。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变故的始作俑者是我和郭金夫二人。一九六六年六月,受“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思潮影响,我和郭金夫两人商议一番,认为吉林市委机关报叫《江城日报》不妥,就给报社写了一封信。

我们陈述了要求报纸改名的理由:“江城”两个字固然是我们吉林市的代名词,可它却是来自封建帝王笔下的称谓。众所周知,清代康熙大帝东巡时,在吉林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松花江放船歌》,其中有一句是“连樯接舰屯江城”。《江城日报》是我市的党委机关报,怎么能用封建帝王写下的词语来命名呢?应该改名。

不久,报社群工部给我们回信,意思说党报名称严肃,不好轻易改动,“江城”二字也不必与康熙皇帝硬联系,婉拒了我们的要求。

两月后,八月十九日,由北京发起的破四旧运动如火如荼,改名风盛起。一时间,给街道、工厂、公社、老字号商店、学校改成“反修路”、“红旗商店”、“红卫战校”等火药味十足的名称,剪小裤腿、飞机头、火箭鞋……

随后,报社派群工部主任王明先同志等三人来学校邀请我和郭金夫等几个同学开座谈会,先是对上次由于对革命形势认识不足而轻描淡写的回信致歉,然后征求我们意见报纸改叫什么名字好。当时我们认为报社是迫于全国破四旧的形势才来找我们,就说,看来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大家一商议,《江城日报》就应当改叫《东风日报》为好。

报社采纳了我们的建议,一张中共吉林市委机关报就改名为《东风日报》,将毛主席题写的“东风”和“日报”四个大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报头。不过仅仅历时不到两年又恢复了原名《江城日报》。

我们学校(吉林铁中)也曾跟风改名为“吉林育红中学”,历时一年。北京最早更名为“东方红大路”的大街也终归“长安”。由此可见,当年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思想偏激幼稚到了何种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孟宪礼先生授权发布的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本文为孟宪礼先生授权发布的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孟宪礼先生、郭金夫先生对吉林乌拉永昌源的信任与支持!

本文原标题为“《东风日报》名称的由来”,发布于《岁月的回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