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绣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子绣花

1920年,北京,一名戴着眼镜的男子在认真地穿针绣花。绣花不仅要手巧灵活,眼睛还要细心留意。这就使得眼睛极容易疲劳甚至造成伤害从而变得模糊。因此,绣花的能工巧匠很多在绣花时都戴上一副眼镜。过去,女子普遍会女工,其中绣花正是女工最基本的一项,但真正顶尖的绣花高手还非男子莫属。这名男子的绣花技巧就是许多女子莫尘莫及的。在绣花方面,能独挡一面的男子都是一起学习的师兄弟中的佼佼者。

戴毡帽的帅气男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毡帽的帅气男孩

1920年代,北京,一位长相周正的小男孩面对镜头镇定不已。除了小男孩的高颜值外,他头顶上那顶精致的帽子也非常吸人眼球。这是老北京人常戴的毡帽。但与普通毡帽不同的是,这顶毡帽印着规则的纹饰。这样精致的毡帽配上小男孩的颜值简直是亮上加亮。实际上,这顶毡帽不仅具有欣赏性,更具有实用性。帽子的里面带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并且帽子外延既可以折在里面,也可以放开,这样能遮住双耳与脖子。

莫理循与家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理循与家仆

中国通”莫理循与家里的中国仆人。莫理循还是西式装扮,西装革履端坐在中间,而其他人则站在他的旁边或后面。站在莫理循右边,身穿蓝长衫,手持折扇的男子应是莫理循的贴身仆人,而左边身穿白色长衫的男子应是他的管家。管家一只手上戴着扳指,另一只手拿着扇子。后面的男子都是他家里的仆人,但他们也是其他普通仆人的小领导。莫理循在民国政坛上是非常出名的人物,被称为最有影响力的外国记者

排子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子车

上世纪五十年代,海淀区双榆树西侧的白颐路上,七名工人用绳索拉着一辆排子车,上面装着一台卧式锅炉,锅炉的两侧和后面放了几根钢管。这应是平地移动锅炉时用的滚杠,排子车的车轱辘已用上橡胶轮胎。过去排子车是农村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排子车的车架没有特别的变化,而车轱辘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初,排子车的车轱辘是木头的,后又裹上铁皮,再后来变成橡胶轮胎,最后变成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