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学佛修行的因缘,即是在一次逛二手书摊的时候,看到一本《坛经》《金刚经》合刊本,翻开一看,那些字句挺有意思,于是我就买了下来。

那时候根本也不懂,文化程度也很低,看也看不懂,偶尔拿起来读一读,觉得很神秘。但是就此知道了六祖这个人物。因此很是崇拜。

后来学佛了,接触的这些内容多了,就了解了很多六祖的事情。再后来,就一直想去韶关南华寺拜拜六祖。

后来有几年,我学佛修行遇到了很多不懂的迷惑的问题解决不了。一直觉得很迷茫。

因为我住在广东,离韶关很近,于是有一年,我就过去南华寺,我想拜拜六祖,获取加持。

到了南华寺,我看到了六祖真身,六祖坐像通高80厘米,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我见到的时候是放置在一个透明玻璃箱内。六祖真身像供奉的地点就在六祖殿内。游客都可以见到。从历史上来讲,六祖惠能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圆寂,照此算来,六祖的真身保留一千年不止!

我恭恭敬敬地拜了六祖,游览了寺庙,就在寺庙外的小广场上找个地方坐下休息

那天游人很少,因为下了场雨,秋天的落叶堆积在地上,一个老年环卫工正在我前面扫地,他扫到我这里,我赶忙站起身给他扫落叶。

他看着我笑着说:水没有溅到你吧。

我说:大爷,没有没有,就算溅到我也没有关系。

他说:嗯,小伙子很不错啊。你来南华寺拜六祖啊。

我说:是啊,我学佛修行了好几年,对很多问题不是很明白。想来找六祖菩萨加持。

他说:你有什么不明白,也许我也懂一点,看我能不能回答你?

我一惊,我说:那也好啊,你老人家在这南华寺前面扫地,应该耳濡目染熏陶禅风,应该很懂。

他把扫把拄着,微笑地看着我说:你问吧,有什么疑惑的?

我问:

修行的法门各不相同,有八万四千法门之多,路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必须都要经历同样的阶段?

他说:为什么修行有这么多的法门呢?八万四千只是一个权且的数字,实际上还不止呢。只要你的逻辑是对的,任何方法都可以成为好的法门。你看,从古至今有很多人能够从各种各样的机缘进入到那个状态里。

比如六祖是通过别人读经进入状态,还有人睹桃花而悟道,看见水鸭子飞了悟道、茶杯子打破了悟道,手指被砍了悟道、有的人经过打坐念经念咒。

有的人靠观想觉照参禅念佛。实际上这些都是外缘方法。外缘的方法,只不过是为了促使你走向那个禅的本质。

你如果了解了这个事,你就知道修行其实是应该无所不在,无时无刻无事无物不在的,一切都可以修,也必须要修一切。所以古人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何处何时何事不是禅呢?

因此禅修,是拥抱一切、也是解析一切、一切都要透地过,反过来,也可以依靠借助一切来透过。倘若你认为这些是,那些就不是,你是,他又不是,这种分别执着,当然就成了障碍。

可是虽然要修一切,但是也要一门深入才对。一个方法你不拿着好好搞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整天朝三暮四,今天想搞这个,明天想换另一个方法,那肯定是不行的。不过你走这条路和走另外一条路,路上的风景未必相同。

因此你不要看别人走路路上看到了什么风景,而你没有看到你觉得你的路是不对的。目的地是一样,可是经过的风景可能不一样。

我问:我们普通人悟性不高,是不是要从最基本的开始修?

他说:有人说悟性,就是说这个人前生往世学佛修行的程度高不高?以前修了很多辈子,可能这辈子跑过来,悟性就很高,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可是我觉得。

悟性看起来有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总觉得有些人悟性高,比如像六祖这样的人。实际上,我们是把他和其他千千万万的人作了分别对待。

看这个问题要从最终极的本位上看,从本位上看没有什么人得道了。也没有什么人还在糊涂无明中。一切只不过都是因缘的梦幻。展现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把它认为是真实的。任何悟性很高的人,他都要实实在在的去修。

修行绝对是一件最务实的事情,其他的事情还有讲理论的空间,唯独修行这件事不用讲任何理论,一讲往往都错了,只需要实际去做,只能够实际去做。你看六祖,拿了衣钵之后,在韶关的山里面和打猎的人一起混住了16年,16年啊,要经过多少的磨砺?最后才能够圆熟出来弘法。

这个其实是最实干的精神,一般人可能拿了衣钵早就忍不住出来办培训班了。怎么可能还有耐心躲在山里躲十六年?因为这个东西做不得假,只能是一步一步来,习气磨的差不多了,禅境熟了才有把握。

你说是不是从最基本的开始修?这也是个伪命题,禅修永远都是修那个基本的东西。没有所谓很高的东西要你去修,你修来修去,最后都是修最基本的东西,因为一切都是基本的没有什么高低,基本的东西你不解决,永远都去不到最高的东西。

很多人修行不得力,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应该进阶了,应该去下一个阶段了。把禅修当成一个考级当成一个世间的过关游戏。实际上禅修讲的就是要你修最基本的当下,当下这一念你有没有把握?当下这一念你没把握,就不用谈其他任何东西了。

法国有个作家叫加缪,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以前美国有个打篮球的明星叫迈克乔丹,他被叫作飞人,因为他总是能跳起来,在空中做出很多花里胡哨的动作,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出来的。别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能够飞,能打出神入化的这种篮球技艺,他说没有别的,我就是每天练习基本功,把基本功练得比别人好。

我问:我感觉学佛修行让人变成了一种唯唯诺诺毫无进取心的人,对吗?

他说:学佛修行会让人变得唯唯诺诺毫无进取心,这是千真万确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因为他会把你塑造成某一种人。这不能怪佛法修行只能怪你自己。是你自己单方面认为修行人就一定是要这个样子。

你认为修行人有利益就不能去争取,有梦想不能去追求,有工作不能好好去干,有争斗不能跟别人发生争斗,当你有这些认为的时候,你就会变成唯唯诺诺毫无进取心的人,不但你变成这样,你还看不得别人跟你不一样。

你甚至还会以为自己是对的,满天下都是糊里糊涂的人。所以一定要慢慢去改变这样的习气,这是习气导致你的定义出现的错误。学佛修行并非要把你变成某一种人。你可以安安心心的做你本来就是那样的人,只不过你修的是心,你的心要慢慢的笃定,慢慢的回归那个如如不动。

所以不要企图把自己变成某一种人,塑造一种固定的人格,那与禅修背道而驰。

六祖的禅,直指人心,我们看了好像明白,可是却做不到,应该怎么办?

直指人心的禅,其实是一种理论总结,是一种教导,是一种指引,可是你就算明白却做不到,是因为你没有去实践,你没有在长时间的功夫中去积累。

你没有在真正的生活各项事情当中去调节,去应对。去落实这些理论,去正验证这些理论。

因此它也只是纯粹的理论而已,没有办法指导你真正的生活和生命过程。

还是我之前所说的,无论六祖的禅有多么的高深高妙。他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修习。才有机会到达那个开花结果的时候。

我听到此处,站起身来给他敬礼。他笑笑说:不知道能不能 解答你的疑惑,我要继续扫地了。于是他一边扫地,一边唱起六祖的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扫尘埃!

(本文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