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的功绩在中国那是千秋万世的,其不仅利用七年的时间含辛茹苦收服台湾,还奠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版图,就连其妻子和儿女都是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忠烈之士,他就是古怪的清朝名臣——姚启圣。

然而姚启圣,为祖国创下了千秋万世的功劳,晚年却凄惨无比,欠了一屁股债,甚至连他引以为傲的功劳都被别人抢走,而穷困潦倒的姚启圣,却仅仅一笑度之,继续为国分忧。

姚启圣乐意,可是劳苦大众和群臣却不乐意了,特别是当姚启圣用七年时间呕心沥血谋划收复台湾的计划,终于在姚启圣的运筹帷幄之下拿下台湾,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时候,如此大功劳,康熙居然没有一份给姚启圣封官加爵的赏赐,甚至于都没有赏赐。

而根据《全浙诗话》记载没有给姚启圣封赏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以为前线打仗的施琅台湾大胜的捷报送的比姚启圣快了一些,所以姚启圣七年的功劳就荡然无存了!

最终康熙有没有为这位忠贞不渝的清代名臣封官加爵,其晚年又有没有善终?让我们来了解大清朝一代名臣、忠臣、侠义之臣——姚启圣的传奇故事。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杖”魍魉皆震撼

姚启圣少年时期,展现出了惊人的侠气,根据史书记载,姚启圣有次在松江知府赵大人做客,毫不避讳的在桌椅上打起了盹开始午睡。

结果姚启圣那睡相被府中的仆人看见,直接把仆人吓了一跳,惊叹那简直就像是一个被精心雕琢的老虎,再加上其如雷的鼾声,直接看得仆人不寒而栗。

跟其日后的忠诚形象简直扯判若两人,然而等姚启圣睁开眼睛,自然站立或伏在案前,那双眉目之间却又透着读书人特有的书香气味儿。

总之在姚启圣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两个字,那就是——“不凡”。

再加上姚启圣本就出生在绍兴大族,见的都是大世面,为人处世也很是周到,又因为其不仅饱读诗书,还打小就没有将武术给落下,一直在强身健体,拥有不错的体魄,四处行侠仗义,为人非常具有个人魅力。

所以姚启圣不论走到哪里都颇受重视,还凭借自己的本事在明朝末期姚启圣考取了诸生,绝对的大才之人。

然而姚启圣喜好游历,行侠仗义,在通州游历的时候遇到了一伙强悍的土豪,见姚启圣此人甚是高冷,生了玩弄之意,双拳难敌四手,在土豪人多的情况下,姚启圣被几人狠狠地殴打和侮辱了,之后这土豪几人更是三番五次的欺负姚启圣。

恰好因为当时清军入关,姚启圣的家人都加入了清军“汉军镶红旗”,起初姚启圣只想个人行侠仗义,并不对这个“清军”感兴趣,可是接连的侮辱让姚启圣一怒之下也加入了清军。

加入清军之后,姚启圣屡立战功,并且由于出色的文采,还有其家族的原因,很快就被提拔到了“通州知府”的位置。

小有权势的姚启圣,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之前欺负自己,欺压百姓的土豪们跟拉到朝堂之上进行严肃问罪,问来问去问清罪责,最终将几个害人不浅的土豪全部杖杀。

姚启圣为自己出了一口恶气,同时也为十里八乡的百姓出了一口恶气,守卫了一方安宁这时候后姚启圣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行为,辞官回乡。

可见姚启圣不图名利,只求诛杀奸恶之人的快意恩仇的血性脾气,一“杖”下去魑魅魍魉都得散尽!

而在姚启圣回乡的路上,其一路行侠仗义,遇到了一生挚爱何氏,这何氏也是个“奇人”,后来诞下一子,一家三口皆“奇人”!

行侠仗义得奇妻,一朝一夕终蜕变

姚启圣辞了通州知府之后,就开始行侠仗义,悠悠哉哉的四处游历,目标是回家,但是目的是惩恶扬善。

姚启圣因为有功夫傍身,寻常几个人对着姚启圣还是没有什么威胁的,在萧山姚启圣居然见到了官府兵卒在强抢民女,顿时姚启圣就不乐意了,了路见不平就要拔刀相助,可是姚启圣出来并没有带刀。

说是迟那时快,只见女子还在被兵卒拉扯,女子的爹在后面瘫到在地,伸着手发出阵阵呜咽,电光火石之间,姚启圣卸了两个兵卒,直接用他们得刀将两个兵卒斩杀。

女子和父亲对姚启圣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还下跪给姚启圣磕头,有了这一次行侠仗义也坚定了姚启圣继续成为“江湖侠客”在行侠仗义的心。

姚启圣的家族这期间一直在寻找姚启圣,给姚启圣写信,让姚启圣回家担任重要职务,可是姚启圣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仍四处游历,直到遇见了一位“力大无比”的奇女子——何氏。

起初力大无比的何氏只是让姚启圣感到惊奇,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两人志同道合,姚启圣开始追求何氏,最终姚启圣娶了何氏为妻。

两人朝夕相伴,在江湖中行侠仗义,也是一对快乐的“侠侣”,姚启圣在何氏的朝夕相伴之间,也开始思考安家立命之事,不能总是“飘着”。

就这样时间距离辞官过去了十年,姚启圣终于同意了父母的要求加入了八旗汉军镶红旗,与何氏一路走来,姚启圣已经沉稳了很多。

姚启圣再家四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一举中举人,开始为官,在广东香山当了父母官,姚启圣游历期间看遍世间穷苦之人,对于百姓其百般爱护,前任县令为官不当,欠下万余银税银的亏空。

姚启圣居然在掏腰包,先填补了税收,让百姓免去了繁重的税收,当百姓们得知后,直接奉新任县令姚启圣是个“活菩萨”。

而姚启圣,在仕途之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百姓间声望也不断上升,可惜他太过于爱百姓们了,做出了个和康熙相反的决定又被贬官,成布衣。

但是当因为战乱百姓受苦,姚启圣再次站了出来。

反叛四起,民不聊生,姚启圣平“乱”斩“叛”,收复台湾

康熙十二年之后,回到绍兴不久的姚启圣就听说了“吴三桂造反”“耿精忠造反”的事情,最终侠义之心的姚启圣,看不得百姓受苦,康熙重新启用姚启圣,姚启圣开始平乱斩叛。

而姚启圣的儿子姚仪,也已经长大成人,并且继承了其母亲力大无穷的特点,还擅长用重磅功,其射力足以贯穿4层铁皮!

姚家父子齐上阵,将“三藩”中造反的二人,战乱平复,并且姚启圣自掏腰包补充军资帮助了大清连年征战的“空虚国库”。

最终姚启圣与其儿子姚仪被封官加爵,一跃成为成为福建总督!其儿子为郎中。

康熙帝年少登基,便一直有几件心腹大事想要解决,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台湾问题”,自从明臣郑成功在台湾当了“延平王”之后,就不断的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骚扰,民不聊生,处理起来分外棘手。

而这个重担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福建总督姚启圣手中,姚启圣自然知晓康熙的意思,自从当了福建总督,全国统一,台湾之事已经迫在眉睫。

姚启圣明白苦于地势、装备以及士兵的情况,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击溃郑成功,特别是自从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接任“延平王”的职位之后,就更加棘手了。

于是姚启圣为台湾问题呕心沥血终于研究出十条建议,结为良策,康熙见了后大喜,下圣旨按照姚启圣说的做。

最终在姚启圣的建设下,大清有了更加强力的军队,战船,还有防御工事,而姚启圣也在一步步的为收复台湾做“打扫工作”清楚了沿岸的敌军势力。

康熙十七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姚启圣下的一盘“大棋”之下,姚启圣见时机成熟,终于开始落下一颗颗制胜之子。

从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在姚启圣的全盘指挥下,康熙终于如愿的收服了台湾。

但是可恨的是功劳却被一个当初姚启圣一手拉起来的“降军”郑成功父亲旧将施琅抢了“风头”,施琅被封“靖海侯”,姚启圣似乎啥也没得到。

康熙眼里,姚启圣“白干”一生?

根据《清史稿·姚启圣传》记载“启圣还福州,未几,疽发背,卒”,姚启圣在凯旋而归后,没多长时间就去世恶劣,而康熙显然封赏的是“战役”,而不是七年以来的功劳。

后来康熙是对于姚启圣的葬礼处于最高规格办的,并授姚仪为南阳镇总兵官,可是究竟有没有封官加爵并没有记载。

有记载姚启圣死后,新任总督弹劾姚启圣,说姚启圣7年欠下了四万年七千两白银,这债务他不还,要求让姚家的人还。

这笔所谓的欠款本就是修缮设施,船只所用,姚启圣何来欠债一说?

但是姚启圣本人,因为生前过于清廉得罪了不少人,所以百官附和,闹得不可开交皆言“姚启圣贪污了四万七前两!”。

康熙并不昏庸,这么多年姚启圣的功劳其看在眼里,所以自顾自的免除了姚启圣的“欠债”,他相信姚启圣的为人。

可是终究似乎还是缺少了对于姚启圣的赏赐,按照姚启圣的功劳不得追封一些官职?

姚启圣一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何不是清正廉洁的好官?不值得被赏赐吗?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民国: 列传·卷四十七.

《郎潜其闻三笔》. 清代: 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