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的威远页岩气作业区现场,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公司成都压缩机分公司运维人员正日夜巡检,确保在用压缩机组稳定有序运行。

他们全天候“守护”的这些“大国重器”,今冬明春的累计采气量预计将超过23亿立方米。济柴正凭借“产品+服务”,保障页岩气开采,确保冬季平稳供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柴服务人员对压缩机进行日常维保

“累计运行8.6万小时,日处理页岩气达600万立方米,一年处理量超过18亿立方米。”在威204井区集气总站,济柴威远作业区服务站经理陈小宇指着三台DTY1800压缩机组告诉记者,这些由济柴成都压缩机分公司研制的作业区“心脏”装备,肩负着二次增压的重要任务,为“稳供气”提供了有力设备保障。

“目前,我们这里已经有63台济柴机组了,累计采气量108亿立方米。”川庆钻探作业区项目部工作人员王欣表示,2018年以来,威远作业区不断加快新井投产步伐,稳定可靠的济柴压缩机产品随之上量。

威204井区集气总站是该井区集采气、集气、增压于一体的枢纽站,也是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重要节点站,有效助力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站内在用的60多台济柴压缩机组,犹如这个站点的“心脏”一般,通过稳定可靠的运行,保障整站页岩气采输增压过程,为这一地区的冬季平稳供气提供“温暖脉动”。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前共有7种型号75台高压气举、低压输气压缩机组,作为采气和集输核心设备,在威远地区多个作业区的50个平台中应用,推动当地页岩气开发规模稳定。

如此庞大且分散的应用规模,如何提高采收率和设备运行效率,济柴和用户一起想办法,认真作研究。考虑到该地区的页岩气多采用二次增压方式进行集输,大家决定在各平台上通过压缩机组进行一次增压,然后输送到集气总站进行二次增压,再经脱水站脱水后,最终输入川渝天然气管网南干线。

除了适应用户方的现场实际,济柴还在合作方式上充分为用户考量,努力实现“双赢”。

“例如威204H34平台,近50%的济柴机组都采取了租赁模式,这为我们提供更大灵活性来满足生产需求,同时成本显著降低。”陈小宇表示,以该平台租用的济柴气举压缩机为例,可为用户节省约2/3的设备采购成本,产量增加25%;而灵活的合作方式,也为济柴带来更多的用户黏性和增值收益。

为及时高效做好维保服务,保障平稳注气,早在2018年,济柴成立威远页岩气项目部服务站,融合“制造+服务”的经营模式,深度打造“1小时服务圈”。

今年6月,济柴再次加大了服务资源建设力度,增建了配件库,11名驻站维保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奔赴30公里内的压缩机组应用现场,保障机组平稳运行,助力页岩气增产提效。

济柴成都压缩机分公司西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周谢芳告诉记者,由陈小宇负责的一线运维服务站,大多数成员到位后就立即一头扎进了保供工作中,舍小家、为大家。

今年8月,济柴又将“1小时服务圈”模式升级为“现场驻守服务”模式,安排经验丰富的维保服务人员舒建军驻站坚守,第一时间解决威远地区的产品运行问题,保障有序生产。

“现在气温降低了,保供任务更重,但无论现场再苦,他们都没有耽误过维保任务。有济柴的师傅在这儿,我们心里很踏实!”王欣说。(济南日报 记者:李萌萌 通讯员:李华祎 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