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COA学术大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协办。本次会议以共谋中国骨科创新与转化发展之道为主题,再谱骨科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COA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英泽院士及分会顾问、历任副主委、全体委员、学组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交流学会(中国台湾)理事长刘建麟,香港骨科医学会会长忻振凯,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劳杰,德国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DGOU)主席兼德中骨科学会(DCGOU)主席Maximilian RUDERT以及来自15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骨科专家出席开幕式。
张英泽院士指出,COA大会目前已发展成为颇具中国特色、影响力巨大的骨科学术盛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发展壮大与我国一代代骨科前辈的无私奉献和广大骨科医生的通力协作密不可分。智能化、微创化是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大数据、AI技术是医学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2023年COA以“创新与转化”为主题,不仅强调创新,更强调要注重转化,要利用COA大会的平台,继续办好创新成果的展览。他还表示,近年中国骨科成绩显著:积极与国际骨科交流合作;在自主创新、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内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已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赞誉;国内骨科领域发表的SCI论文、英文专著的数量、质量明显提升;骨科领域田伟教授、姜保国教授及唐佩福教授接连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田伟院士指出,本次大会上,无论著名专家还是年轻学者,都充分展示了创新理念和研究转化成果。这表明了中国骨科事业的发展方向令人鼓舞,也预示着更多的医生投身于改进医疗技术,为患者带来更优的疗效。COA大会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骨科的国际化发展,他期待在未来能够与更多的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全球骨科医生的共同努力,推动骨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外交流,合作共赢
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2023年10月,分会应DGOU邀请,以嘉宾国身份参加2023德国骨科年会,双方代表团在柏林共同签署了《中德骨科与创伤外科备忘录》,本届COA邀请德国骨科学会作为嘉宾国参会。11月22日,分会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完成签约仪式。这一重要举措,将中国与中亚骨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高瞻远瞩,学术引领
张英泽院士作了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为题的演讲。他详细介绍了基础研究的定义和我国基础研究的历史及改良技术的临床病例,强调了骨科医生应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Maximilian RUDERT教授在“膝关节置换术的创新与变革”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了全膝置换术器械选择、了解膝关节正常解剖结构以及特定患者潜在的病理解剖结构的重要性。
田伟院士分享了对AI与机器人可能替代骨科传统技术的展望。他表示,目前传统技术已无法满足医疗的发展需求。他以完整医疗流程情境下的实例和数据为例,展示了AI与机器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优势和潜能。
DCGOU候任主席Karl-Heinz FR OSCH讲述了过去十年膝关节手术的创新引入,对于韧带手术、膝关节周围截骨术、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并发症治疗的创新四个板块。他表示,多项创新成果大大改善了保膝手术的临床效果。
姜保国院士分析了大学医院和学科人才及大学医院各学科间建设的关系。他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学科定位不可太过分散,同时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在大学医院学科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会成功举办了中国骨科创新转化成果展,集中展示了中国骨科医生自主创新的成果,激发了广大青年人创新转化的意识,为骨科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也对推动骨科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培养青年才俊,固本骨科基业。大会举办了中青年医师论文比赛、骨科基础青年学者比赛、骨科创新与转化比赛,激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骨科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中,为骨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本次大会国内外参会1.9万人,设立了1个主会场40个分会场。大会共收到投稿2.8万篇,特邀发言346人次,大会发言2582人,壁报面对面74篇。
新技术带来新发展,新观念开启新天地,中国骨科人将共同努力,高举自主创新旗帜,继续创造骨科更加辉煌的未来!
(供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