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聚到,好吃来报道。

本期《妥妥的乡味》寻味团来到了山西太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中国第一面食大省。 表里山河,由北向南藏着数不尽的碳水炸弹。来太原了肯定得吃面食啊,走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头脑 )

头脑?第一反应是不是北方的豆腐脑啊!不,不是一个东西。这个头脑,只有太原这个地方有,当地的人说:味道很难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脑,正常点的称呼,可以叫“八珍汤”。哪八珍呢?号称土人参的黄芪,润肺行淤的莲菜,滋补的羊髓、羊肉,调脾胃的长山药;黄酒、酒糟暖身行血,给这碗汤勾了底味;最关键的是煨过的白面,下入汤里翻煮,让头脑呈现乳白似脑的浆糊状。

太原人享用头脑时,喜欢加点黄酒,用咸韭菜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点起床,赶第一锅头脑,从白露吃到立春,是老辈太原人留下的习惯。一碗头脑,一碟腌韭菜,一壶黄酒,一笼烧麦,这就是一顿,地道太原人,最奢华的滋补早餐。

( 刀削面 )

刀削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精髓之处就在于削面师傅的刀功。

起刀,稳、准、狠……形似柳叶,中间厚两边薄,手法奔放有力——一刀赶一刀,一条追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劲不劲道看面,口味咸淡可全在肉臊子上。 三肥七瘦的宽油臊子在太原刀削面江湖,相当豪横。料酒、重口,把臊子熬透,填上香料,收敛水分,等臊子里的油脂析出厚重了卤汁,一众鲜香融合灌注到肉里,层次丰富不连汤挂水,油汪汪放凉还能泛起浓香的臊子才算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卤面)

太原的面卤极其讲究,食材品类纷繁复杂,听小辽细细数来:有烧肉、海米、鸡蛋这类“荤口”,油豆腐、腐竹这样的豆制品更是常客,至于像香菇、口蘑富含呈鲜物质的菌类绝对不能少,干菜代表的黄花菜,时蔬领衔的韭菜等,还有专门负责嚼头的木耳……总是只要不各色,一律皆成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卤面,之所以叫卤,关键在于勾芡。 芡汁入锅,把各种材料调和成统一口味,汤汁也变得浓稠,至于稠到什么程度才算最好,真是全凭经验手法和个人喜好。 但在太原人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老太原打卤面,不稠乎乎,不算个好东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的面还有很多,剔尖面、拉面、剪刀面、焖罐筱面鱼鱼……听过的没听过的有好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好吃!

山西的面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种类繁多、制作方法独特、口味各异的山西面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饮食需求,更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展现。今晚21:10,《妥妥的乡味》与您不见不散!

编辑丨安安

图文丨《妥妥的乡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