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宝贵 王志洪 郑彦华 李延安 东恒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细纱机作为纺纱的关键设备,其工艺配置和优选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管纱条干不匀和粗细节的产生,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粗纱条本身的条干不匀,二是细纱牵伸所产生的条干不匀。根据以往牵伸理论,为了改善成纱质量,纺纱时一般厂家在后区牵伸工艺配置上都采用较小的粗纱捻系数和紧隔距的工艺配置。

近期,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精棉粘混纺紧密赛络纺JC/R50/50 50S品种。一直以来,我们在细纱牵伸工艺配置上以紧隔距、重加压为指导思想,针对部分普梳纯棉品种也起到了良好效果。JC/R50/50 50S品种上机后,出现条干差,自络切疵多的情况。对此,我们技术团队,创新思维,利用正交试验,在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和细纱后区隔距和细纱隔距块四个参数方面,优选出适合我公司生产实际的工艺参数配置,成纱质量得到稳定和提升。

1. 试验方案设计

1.1 粗纱捻度的选择

粗纱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管纱质量,粗纱条干均匀,就会减少成纱粗细节的产生,粗纱捻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细纱后区的牵伸质量,同时也影响粗纱产量和细纱生活是否好做,我们通过试验,粗纱捻系数和粗纱条干质量如表1。

表1 粗纱捻系数和粗纱条干质量

1.2 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后区隔距和钳口的选择

细纱工艺配置上,如果粗纱捻系数与后区牵伸倍数、后区隔距配置不当,将会引起管纱条干以及粗细节棉结的恶化,在纺棉粘混纺纱时尤为突出,甚至会引起后罗拉的扭振现象。所以,在细纱后区隔距选择上应适当放大一些为佳。细纱隔距块是细纱牵伸工艺弹性钳口重要工艺之一,隔距块的尺寸规格对纤维运动影响很大,会直接影响牵伸力的强弱,进而影响成纱质量。根据实践经验,细纱隔距块在保证细纱不吐硬头情况下以偏小掌握为好。

表2 细纱主要工艺参数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 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

通过试验对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和后区隔距等参数进行优选。四因素:A 粗纱捻系数,B 细纱后区牵伸倍数,C 细纱后区隔距,D钳口隔距。

表3 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数据分析

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表4。

表4 试验方案及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表4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RC>RD(RA)>RB,表明就成纱条干而言,细纱后区隔距的影响要比细纱钳口隔距要大,细纱钳口隔距和粗纱捻系数的影响要比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大。这主要是因为罗拉隔距和钳口的大小会影响纤维的变速点分布以及须条的摩擦力界、牵伸力、控制力等。例如,后区隔距对牵伸区内的纤维数量分布的影响,当喂入的须条捻度不变时,隔距增大(或减小)会使牵伸区内须条各截面的数量分布增大(或减小),浮游纤维的数量分布就会增大(或减小),我们知道,牵伸作用对纤维的控制作用强弱对成纱质量影响尤为关键。

这也验证了上述试验结果,即细纱罗拉后区隔距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细纱后区工艺是细纱机牵伸的整理区,合适的粗纱捻系数结合细纱后区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和隔距块规格,有利于平衡牵伸力和控制力,有利于稳定纤维受控运动,粗纱捻系数过大,细纱易出现轧不开问题,过小易出现成纱细节多甚至断粗纱现象。所以,粗纱捻系数的设计要根据车间温湿度和原料特点及与细纱工艺相适应。通过试验结果我们选择A2B1C3D2的组合为工艺方案,即106的粗纱捻系数,1.098的细纱后区牵伸倍数、70 mm的细纱后区中心距和2.0的细纱隔距块。

3. 现行工艺与优化后工艺成纱质量对比

我们现行工艺组合采用的是A1B2C2D1,即粗纱捻系数102,细纱后区牵伸倍数1.136,后区隔距65,隔距块2.2。

表5 管纱质量对比如下表(JC/R50/50 50SKSJ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经过工艺优化后,细纱条干、粗细棉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4. 结语

纺纱工艺是一个不断改变、优化的过程,工艺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原料、环境、车况等变化而变化,需要真正做到“死工艺、活掌握”,通过工艺优化,成纱质量得到提高或改善后,各工序落棉也可以适当降低,从很大程度上对企业降本增效发挥重大作用。

编辑:纺织大学堂

纺织大学堂对本平台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如需转载请留言。

欢迎加入纺织大学堂读者群,第一时间读到有价值的纺织技术文章,请扫码加小助理,拉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