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影像作证,再多的山云也构不成诗。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是我国著名诗人汪国真的名言,也是我第一本摄影画册《上山行》的开篇语,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带上相机向山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照金山

心有所恋,奔向贡嘎

心有所恋,奔向贡嘎

贡嘎雪山,蜀山之颠,川西秘境。

它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前去膜拜,前去攀登,前去拍摄。

摄友告诉我贡嘎雪山如何如何的美,让人心有所念,奔向贡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山

贡嘎是藏语的音译,“贡”为冰雪之意,“嘎”是洁白无瑕。贡嘎雪山作为“蜀山之王”,海拔高达7556米,由于其常年被冰川侵蚀,流动的冰川切割出角峰刃脊,使得陡峭的山峰呈现金字塔型,颇具王者风范。

在《神山志》中,贡嘎雪山形似华盖、胜利钟,是藏区四大神山之一。千万年来,贡嘎山以肃穆的神姿俯瞰着整个高原,用高屋建瓴的气势守护着这方神圣的土地,阅尽天地沧桑,见证世事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景

出发前,我就在想如何拍好贡嘎的山、贡嘎的云、贡嘎的日出和晚霞。思考用什么镜头、什么技法、什么构图来表现贡嘎雪山的神圣与魅力,用什么样的镜头语言展示贡嘎雪山纬度高矮变化。思考视觉行走不同,早晚光线的差异。

为了拍好云、山的关系,我认真查阅了网络,查看云和山的关系。云是水蒸气遇到较低的温度,逐渐凝结形成的。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当大气层气压差异较大时,空气会自然地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风就吹动云运动,山又阻挡云的运动,就这样,奇妙的自然景观就形成了。

一切准备就绪,约上摄友向山而行,向山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行者

成都平原的秋天满地金黄,气候温和,是绝对舒适、休闲的地方。而川西高原的秋天已是大雪覆盖,北国风光。两地温差相差15℃左右,浓浓的寒意让人裹上厚厚的棉衣。

为了第一眼看到贡嘎雪山尊容,我们凌晨5点就早早起床向子梅垭口进发,原以为我们是贡嘎雪山最虔诚的摄徒,哪知凌晨前往雪山的路途,汽车灯早已把曲折的山路打亮成长长的蛇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孔75》之四

车行半路坡陡路滑,不敢再前行,我们在路边停好车,每个人背上约15公斤的摄影器材、干粮、水一路艰苦爬行,坡陡、路滑、积雪厚、海拔高、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

在年轻情侣的带领下有说有笑艰难地跋涉,快要到山顶的时候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热情的藏族师傅,让我们每人出50元带上山顶。

贡嘎雪山,就在眼前。然后就傻了,感觉所有的影像都无法呈现这样的美。我急急忙忙拿出相机、航拍小飞机胡乱扫射。初次这么近见到贡嘎雪山的我,就是这个模样,慌得手忙脚乱,快门的声音根本就停不下来。

山川无言,境随心生

山川无言,境随心生

有诗云:“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孔75》之一

子梅垭口是众多观贡嘎雪山最近的地方,直线距离在5公里左右。这里是欣赏贡嘎雪山全景最好的地方,壮阔连绵,气势非凡,尽显王者风范。

子梅垭口也是观日照金山最美的地方,当太阳的余晖洒落在山巅之上,这一座座雪山群瞬间就像涂上金色的巨龙,震撼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孔75》之五

站在垭口观光平台,震撼、壮观、漂亮、治愈、享受,这大概就是我的感受吧。面对雪山,总有一种奢望,想通过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技法去拍摄。

为了找到自己想要的角度,我用了将近两个小时爬到观雪山的最高处,5500多米的海拔,背面是90度笔直的山岩,前面是45度的斜坡,行走在山脊之上都胆战心惊。

找到一个稍微能坐下来的地方,静静地在那里观山拍山,生怕有半点闪失滑下山去,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山,近看如此,远看如此,万里之外看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百里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

——郭熙《林泉高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山纹理

一个人,一部相机,一台无人机,踽踽独行在5000多米的山巅之上,手机不通,山川无语,境随心生。一阵阵寒冷的风吹打在身上似乎能穿透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抬头见山是“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禅意与慨叹,是“人在山里,山在人里”的交错与变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贡嘎雪山

心中一直在反问自己怎样用创新的手法、创新的技能、创新的构图、创新的呈现,将这种“步步移”“面面观”的观察场景进行展现。用慢速度拍摄、定时定格延时拍摄、全景拍摄、旋转拍摄等手段将延伸的视觉空间和画面重组,给人思通千载、思接千里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山

在构图中,尝试采用分割、对称、重复等手法来增加影像的平衡和美感。利用山脉的轮廓和纹理对比来增强照片的层次感,突出雪山的壮丽和细节。同时,捕捉雪山中游人的美丽瞬间,增加照片的生动感和故事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山

担心无人机没电,还要等待傍晚日照金山,所以就放慢拍摄节奏。面对雪山发呆,在停滞的时空里对望,反思曾经,叩问来日。带着影像的认知思维、观察思维、想象思维、感觉思维和感情思维,用视觉语境向雪山发问。

构图没有关联,技法没有关联,只想认认真真地观察,认认真真地拍照,努力寻求一种表达现实与影像之间的冲突与反差。在拍照过程中,尽量转换观察的角度、纬度、高度,借助云和山的变化,真实拍摄,思考在图片后期处理中巧妙借助AI进行“图像运转”,创新呈现不同的视觉,在实和新的空间元素中轻盈穿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贡嘎雪山

你努力,就有答案

你奋斗,就有孤独

你登高,就有风景

—— 看山随笔

寒风刺骨,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让影像留下贡嘎的面貌才是此行最好的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孔75》之二

坐看山云,境由心定

坐看山云,境由心定

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说:“人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里。”摄影人如是说:“人为什么拍山?因为山在那里。”

坐在山巅之上

看山云拍山云

云为什么缠绵山

因为有风

风为什么吹云

因为云有爱

云和山的暧昧

就有了雪

就有了水

就有了万物生机

一会儿云把山遮住

亲一口

云又羞答答地散开

云和山就在众人面前撒狗粮

缠缠绵绵

多恩爱

云和山的爱情结晶

就是雪

雪成为水

滋润大地

从此世界万物复苏

——看山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山

静静观看,浮想联翩。如果说康定没有《康定情歌》,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来到这片“爱情圣地”感受爱情、洗礼爱情、祝福爱情。如果说贡嘎没有雪山和白云,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来看他们撒狗粮。白云就是雪山的情人,贡嘎高峻的山峰,连绵的群山为伴郎,白云在风的催促下,羞答答地东躲西藏,犹抱琵笆半遮面,那是多么的浪漫和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孔75》之三

“小伙子,高原红来了。”

我这才反应过来在高海拔拍摄要注意个人防护,脸部红得发痒,但早就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而遗忘。陈大哥递给我烫伤软膏涂在脸上,这才意识到脸部确实很痒。但贡嘎雪山的美,就像一种去过就戒不掉的瘾,让你一直在那里守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色

坐看山云,境由心定。静静观看,用影像发现山云的诗性,用作品与雪山对话;用作品呈现雪山的诗意;用构图、线条、形体、色彩呈现大山唯美“诗性”。

“你与雪山有缘。”黄大哥说为了拍“日照金山”,这是第六次上山了,前五次都是雾气笼罩山头。“你与雪山有缘,第一次就见到了,福气。”的确,人生难得有机会和这样的纯净相遇,也难得像这样把心放空。你不需要去思索,你只需要去体会。晚上八点,匆匆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行者

贡嘎雪山,洁白无瑕,日照金山。从早上5点出发,8点开始拍摄到晚上8点结束,我只想用手中的相机认真记录贡嘎75张不同的面孔,只想在平常中为一切无常寻找能用影像看见的答案。

她不该被遗忘,当你离开时,那还是一座山,静静在那里矗立。这75张面孔,是献给贡嘎雪山,献给为爱追梦的人。

在远处,也在近处,贡嘎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贡嘎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何勃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旅游学校客座教授、成都市文联助力东部新区建设中青年艺术家、成都市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

图、文/何勃

编辑/黄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