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147

幼儿园监控里的阳阳,永远都是一个人呆着

“妈妈,我害怕上幼儿园,该怎么办啊?”

早晨7点半,自闭症男孩阳阳准时从睡梦中哭醒,随着哭声而来的,永远都是这句话。

入园快2个月了,阳阳每天都是哭着去幼儿园,提到幼儿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我好害怕”。

因为害怕去幼儿园,阳阳甚至不肯洗澡睡觉,因为洗完澡睡醒觉就意味要上幼儿园,即便哭累睡着了,半夜也会惊醒多次。

阳阳到底怕什么呢?妈妈开始了一系列思考和行动。

文 | 阳阳妈

编辑 | 眉沙 若水

入园后才发现有自闭症

儿子阳阳上幼儿园时已经3岁半了,因为深知他性格内向敏感,对待某些事物特别执拗,为了顺利入园,我提前做了很多准备。

比如提前半年上早教课、阅读大量幼儿园相关的绘本、选择人少老师多的私立园、入园前多次带他参观熟悉环境、给他准备可随身携带的安抚物。

刚入园第一天,阳阳表现很正常,虽然能看出来有点害怕,但没有哭,甚至回来时还兴奋地告诉我,他在幼儿园学了一首叫《合拢张开》的儿歌。

第2天就有点闷闷不乐。

第3天表示不想再去幼儿园。

第4天开始出现焦虑情绪。

第5天情况急转而下,一整天都紧跟在老师身后,老师稍微走开一下,他就崩溃大哭。

最严重时,他从放学见到我就开始说害怕幼儿园,玩不下去,吃不安心。为了抵抗第二天去幼儿园,阳阳开始拒绝洗澡、睡觉,即便绷不住睡着了,半夜也会哭醒好几次,早上更是天不亮就开始哭闹。

不仅如此,自从去了幼儿园,阳阳的脾气也更加暴躁,不知道哪句话不合他心意,他会突然爆炸,大哭大闹、大吼大叫。

虽然我知道孩子首次入园肯定会哭,一些老家长和老师也告诉我孩子有情绪很正常,但闹到这个程度,我还是觉得不对劲。

尤其是,孩子老师跟我反馈,说他哭闹的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都是想妈妈,而他是嫌别人吵、不知道东西往哪放、不想和大家一起玩。

为了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我在网上咨询了一位心理医生,说明情况后,对方建议我尽快带儿子去行为发育科,她说我儿子大概率有自闭症。

第一次听到这个结论,我觉得既离谱又震惊,但隐隐间也觉得孩子有些与众不同,于是二话没说就去了中山三院。

面诊之后,邓红珠主任当场就给出了轻度自闭症诊断,后续的ADOS评估只有8分,正好处于自闭症谱系范围内。

去广州看诊的高铁上

孩子被无视

刚拿到诊断时,我总觉得是误诊。

阳阳平时说话流畅、逻辑清晰,儿歌、古诗都会背,跟着动画学英语,发音比我都标准。

虽然一直不爱和小朋友玩,有时说话爱重复,但和大人交流没问题,也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是自闭症呢?因此每次去医院,我都抱着请医生推翻前次诊断的想法。我也始终没有对幼儿园老师吐露实情,但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情绪一直未减。

更让我担心的是,老师们对他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时刻关心,慢慢变成了不太关注。

我们读的是私立幼儿园,能够时时看到监控,我经常看到儿子因为等待无聊、融入不了集体、不能独自玩耍而焦虑哭泣。但他性格温和,没有攻击性和破坏性,除了委屈极了哭一会,也没有什么出格行为,老师不怎么关注他,只有崩溃大哭时,才会简单安慰几句。

阳阳在课堂上

我一边心疼孩子,一边也能理解老师。我没有去找老师,生怕老师嫌我事儿多,更加不待见孩子。

于是我再次求助医生,希望医生能教我一些帮孩子战胜无聊焦虑、融入集体以及独处玩耍的方法,以此缓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焦虑。

听完孩子的情况,医生建议我还是要和老师深入沟通,想要改善这个状况,必须得老师配合。

阳阳使用指南

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去约老师。

临出发前,我咨询了群里的一些谱系家长,怎么处理和老师的关系,发现很多家长的心态和我一样“老师不找我就已经谢天谢地”。

还有一部分家长建议给老师送礼,总之基本都抱着“求着”的态度——毕竟我们的孩子特殊,确实也会给老师带来压力。

也有人建议我直接换园,我也打听了附近其他幼儿园的情况,但冷静下来细想,换园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尤其是自闭症孩子适应能力本来就很差,贸然变换环境,也许会加重问题。

思来想去,我做了两手准备,一边跟群里家长学习怎么送礼,一边着手写《阳阳使用指南》,打算到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礼。送礼的环节不多说了,老师当场就拒绝了我们。

1

主要表现

自闭症轻度谱系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认知、智商正常,核心问题是社交障碍,其他并发问题有情绪障碍、思维刻板、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狭隘、感官超敏、平衡和协调性差。

社交障碍主要表现:没有主动社交意愿,同理心比较差(不是没有感情,而是心思太过单纯),不懂其他人的行为话语意思,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别人说话一起玩,社交方面的心智可能只有一岁。遇到困难求助意识弱,很难主动开口说自己的需求,并容易因此哭闹或放弃。

有一次小朋友让他去豆豆班,他很害怕,以为真的要去豆豆班,但不知道怎么办,就吓哭了。还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说约他去家里玩,他又不知道怎么办,又被吓哭了。

情绪障碍主要表现:情绪比较极端,如果普通人情绪是十档,那阿斯的情绪可能就只有三档,分别是开心、一般、生气,所以非常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激动爆哭。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的表现都很正常,但一旦遇到他理解不了的或者他感到压力的事,就容易爆发情绪。

思维刻板主要表现:喜欢固定规律的活动,害怕变化,害怕未知,对于一些事情表现得特别刻板,有强迫症。比如跟他说把杯子放桌子上,必须要说清楚到底是哪个桌子,不然他就不知道怎么放。

他坐过的凳子被拿走就特别焦虑,玩游戏老师不说阳阳过来玩他就不知道他能玩,但如果喊了他玩,他又可能认为是他可以一直玩,一旦被制止不能玩了又理解不了(他不懂啥叫插队,也不明白啥叫轮流,他觉得喊到他了就是要他玩,不让他玩就不对)。

注意力不集中和兴趣狭隘:就是感兴趣的东西很少(最喜欢秋千和公交车),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完全集中不了注意力,一般感兴趣的能维持集中的时间也很短,所以经常感到无聊,不知该干什么。

感官超敏主要表现:会对声音和一些触觉比较敏感(处理的信息是普通人的几倍),所以一旦环境比较嘈杂,他就容易走神或者焦虑,触觉表现就是穿衣服洗漱都比较费劲,经常不配合(每次洗头洗澡都跟要命一样,也不让我给他剪指甲),不喜欢被不熟悉的人,比如小朋友们碰来碰去,害怕静电,害怕跌倒。

他不喜欢玩学校的游乐滑梯就是因为滑梯有静电,小朋友又多,他不想扶扶手去滑,怕被电,但又怕不扶被小朋友撞到,所以索性就不滑了。

平衡和协调性差: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应该都看得出来,也是他不愿意参加很多运动活动的原因。

2

我们正在干预的内容

1.早教感统课和康复运动课:一方面增强他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增强运动信心,促进前庭发育;一方面训练他的耐力和注意力。

2.小组社交课:教他认识和识别不同情况下的人的情绪和行为,带他参与集体游戏,学习基本的集体生活规则(包括什么是轮流、为什么不能插队等诸多其他小朋友一说就知道或者天生就知道的东西),干预调整不适当的行为(注意力不集中,没耐心,坐不住,跑神等)。

3.居家干预:加强户外活动,全家人陪他玩模拟幼儿园的游戏,熟悉社交规则。

3

希望老师配合和帮助的事项

1.希望老师能理解他的特殊情况。他真的不是故意捣乱或者没事找事(我知道他有时纠结起来,反复横跳的那种状态真的很像故意找事),就是脑子里没有社交那根弦,又有些情绪方面的障碍,在幼儿园这种他不擅长的集体环境里就比较容易焦虑和应激,所以希望老师多一些理解和耐心,另外就是他很吃鼓励表扬那一套,可以尽量多鼓励他一下。

2.应对无效等待和自由活动时的焦虑。医生建议可以尝试让他承担一个老师的小助手的角色,告诉他请他当老师的小助手,同时多派给他一些能帮助老师的事务,比如帮老师收玩具、帮小朋友拿东西、看看哪个小朋友需要帮助等,如果他能配合听指令就多给他表扬,让他更有参与性一点,因为小助手的任务是持续不断的,就不容易因为无所事事而焦虑。

自由活动玩玩具时可以给他一个具体的任务,比如画五页迷宫,拼一个超级长的积木大楼,捏五个粘土兔子等,等他完成了这些任务,可以再布置下一个任务,这种具体的任务他不容易迷茫一点。

3.他一般情绪爆发都是有原因的,除了最常见的无效等待焦虑,还有就是刻板思维和社交障碍引起的。

比如刚入园时不知道哪个凳子是他的,不知道毛巾放哪里,不知道垃圾往哪丢,不明白老师给他脱掉衣服要拿去哪里等,这种突然的未知和变化,他都接受不了。应对这种情况,希望老师在给他下指令时,能尽量清晰具体一点,就是东西放哪具体位置说出来,玩游戏前提前告诉他阳阳玩一次后就到后面排队等着下一轮(指名道姓,不说他名字他可能以为没说他),衣服脱下来要放哪里最后还会还他等等,尽量提前说、说具体一点、说好了或者定好的事情尽量不要变,他有了心理预期就比较不容易闹。

3.社交障碍就是他不懂别人啥意思也不知道咋应对,如果老师遇到了就帮他解释一下,告诉他回应方式(他在楼下被我带着和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过程中别人撞到了他,他不知道为啥,觉得人家打他,就崩溃大哭,我告诉他玩游戏就是会碰到,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他就好了,过后也乖乖道歉)。

4.帮忙观察一下班里哪个孩子比较有爱心、包容性比较强、愿意跟他玩,最好他也不算太抵触的,能否想办法引导对方带他,或者告诉我,我找机会课后跟对方家长约一下,多让他们在一起玩一玩。

5.如果时间方便的话,最好每天都简单告知我阳阳的情况,比如因为什么事哭闹了,因为什么事开心了,一两句话的语音就行,这样我就能更有针对性的去调整和强化他的行为。虽然现在我也会经常看监控,但毕竟没有声音也没那么清楚,有时我只知道他开心了或者又哭了,但不太明白前因后果,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就不好帮他纠正。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超级干货的阳阳使用指南

重点说说《阳阳使用指南》吧,最初写这个是为了提醒我自己。我本人是个社恐,为了避免第一次会面太过紧张,我就给自己写了一份聊天大纲。写着写着,我觉得可以写得再详细一点,可以直接拿给老师,方便老师全面系统地了解孩子的问题。

写这份指南和与老师沟通的原因有4:

1.帮助老师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他并非故意捣乱

2.让老师知道我们很重视孩子的养育问题,也在努力摸索中

3.针对孩子的问题,提供一些自己摸索的或者医生的建议

4.恳请老师多关注鼓励孩子,有问题多和家长沟通

本着这些目的,我最终交给老师的指南分为3部分,包括孩子的情况、正在干预的内容、希望老师配合的事项。

正式见面后,我和老师的沟通也聚焦在这些方面,同时详细说明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状况。

我明确告诉老师,我会经常查看监控,知道孩子在园期间常常哭闹,暗示老师我知道她们无视孩子,但也理解老师们精力有限,无法顾及所有学生。还特别向老师强调,为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专门咨询了医生。

整个过程中,两位带班老师非常配合,他们也讲述了自己的焦虑,比如问及阳阳哭闹的原因,他总是回答“我无聊了”、“不知道干什么”、“没意思”,而给阳阳安排看书,玩玩具等活动他也不愿意参与,这让老师们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此,对于我提供的方法和医生的建议,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

不能当太有素质的家长

这样就对了!想让老师关注孩子,你就不能当太有素质的家长!”

这次面谈,我拉着两位带班老师聊了近两个小时,本来还觉得课后打扰非常抱歉,但听完当了十年幼师的同学一番话,却让我彻底改变了观念。

临见老师前,我找了一位从业10多年的幼师同学,和她说了阳阳在幼儿园的遭遇,希望她能从老师的角度给我一点建议,和老师聊完后,我们一起复盘了这次见面。

她告诉我,幼儿园老师忽视孩子的做法属于常规操作,如果家长不和老师交流,换一所幼儿园大概率也一样。

其次,大多数老师都是普通人,既不会特别爱心泛滥,也不会故意欺负小孩,只求孩子们安全,教学活动顺利完成。

幼师提醒我,老师一般会更注意这3类家长:

1.沟通时舒服自然,相处像朋友一样没有压力

2.积极配合老师工作,能经常参加园里组织的活动

3.经常主动和老师沟通孩子情况

她还提到,确实也有一些学校的老师私下会收礼,但大多数幼儿园管理严格,强行送礼只会给老师带来困扰,并不能让老师对你孩子多看一眼,反而主动沟通特别重要。

她告诉我,如果想让老师关注孩子,就一定不要当太有同理心或者太有素质的家长,不能总想着怕给老师添麻烦。

她继续解释,老师精力有限,家长想着不给她添麻烦,她就会觉得你真的不麻烦,甚至会理解为家长不关注孩子,那只要孩子不干扰课堂,她们就真的不太会管。

而积极诚恳的沟通(切忌不要颐指气使),即便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老师也会因为家长的上心不得不多关注孩子。

听完幼师的话,我恍然大悟,也转变了和老师相处的态度,从能不找老师就不找老师,变成三天两头给老师发信息,跟她们讲孩子在家的情况,问孩子有没有问题。

坚持一段时间后,老师确实对孩子改观比较大,会按照医生的方法管理孩子,也会给孩子更多安抚和鼓励。

于是,阳阳对幼儿园的恐惧程度也慢慢下降,最近还主动告诉我,他喜欢主班老师和副班老师了——原来他只喜欢发餐食的保育老师。

小区里晒太阳

转变思路,家园共育

私下和其他谱系家长聊天时,发现孩子上了幼儿园,很多家长都特别害怕被老师找,生怕孩子惹事被劝退,如果老师说没问题就觉得万事大吉。

但事实上,老师口中的没问题,只能代表孩子没干扰到其他孩子,不代表孩子真的没问题。

尤其是一些性格温和的孩子,只要不惹麻烦,没有危险,老师们通常也就不会注意,自然不会觉得孩子有啥问题。

大米和小米首席科学家袁巧玲博士在她《慢飞天使要上幼儿园了》一书中提到,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上了学就能自然而然从同学身上学到新技能,也不是早点上学就能早点适应环境。

如果孩子的能力不够,又没有专业老师的引导和配合,勉强孩子去上幼儿园也是浪费学习时间,更有甚者可能还会导致孩子排斥学校,给孩子后期上学带来更多阻力。

因此,自闭症孩子入园后,家长一定要主动多和老师沟通,放下“面子”和“素质”,积极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最好让老师也能配合干预,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

督导点评

大米和小米融合支持督导
龙飘

自闭症孩子在幼儿园融合,除了孩子综合的能力情况,环境的接纳和支持程度也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往往幼儿园/学校老师缺乏对自闭症的认识和了解,在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常常关注不到或者心有余而方法不足。

文章中阳阳妈妈做得特别好的一点是会主动去和老师沟通,并且在沟通前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明确了沟通的目的,并形成文字,条理清晰的向老师做了科普并提供方法。

作为一名有着8年多集体课和融合支持经验的督导,我想告诉家长:

主动沟通非常重要,家长千万不要积压想法,避免孩子在集体中的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到时候更难处理。

沟通的技巧方式也很重要,建议家长在要和老师沟通时提前想好要怎么说才能便于老师理解,先同理老师,再表达想法,如果你实在不擅长沟通,试试写信的方式。

沟通时给具体的方法,多举具体的例子,很多时候老师缺乏专业的方法。

沟通无效也常有,不要沟通一、两次就放弃,我们也不要急于说一次老师就能理解,沟通的过程也是我们和老师互相了解和磨合的过程,沟通的越多也越能了解对方的想法,而且老师也需要时间去理解去消化或验证我们家长给到的建议。

在沟通时家长要有一个好的心态,避免带着情绪去沟通,不要强势也不要太弱势。

老师的工作也需要被认可,老师有去尝试和调整更需要被强化,千万不要只知道提意见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