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桓大司马
今年大司马因为家中有所变动,以及7月份以来不断地在旅游,读书较少,仅有55本。
之前大司马提到的史前文明比对工程,大框架已经建立,但因为牵涉太大尚须时日准备,且不宜停止写作太久,所以今年回归中国史,打算把准备了多年的魏晋南北朝史付诸实施,已签约,不会跳票了。
今年按惯例挑选十本好书特别推荐,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文末会附大司马今年读过的所有书目,并用红色字体标出推荐书目。
往期链接:
1、刘三解《青铜资本:帝制中国经济的源头》
三解这本书堪称再现秦制建立过程的教科书,虽然重点是论述经济和金融的历史,但兼及社会史、观念史、制度史、战争史等诸多方面,实际上是在政治与社会的进程中解析经济和金融的演变,并找到秦制能够控制社会的根本原因——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覆盖。
书从石器时代和商周两代写起,追溯华夏文明早期经济上的双轨制(贵族的礼器经济和民间的小额交换)、巫师对礼器的垄断、商周两族不同的物权观念,清晰地描述了货币演变的背景板。
而全书的重点则是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战国时代,各国怎样通过操控货币与金融来增强实力,着重解析了秦、楚两种截然相反的模式,以及秦制胜出的原因。
另一个重点,则是秦汉时代政府对货币和金融的调试。极端的管控无法长久,不予管控则社会将获得巨大发展,民间有力者增多,皇室难以为所欲为。最终,经过多轮调试,汉朝找到了平衡点——一方面控制和操弄高级货币与低级货币的兑换比来获利,同时打击社会活力,减少对皇室的威胁,一方面又对民间的低级货币交易听之任之,让民间经济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以避免全国范围内的起义。
这一种经济操控方式,在此之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即便表现上略有不同,但其根本精神从未改变。在这个基础上,再审视秦制帝国的军事、政治、法律与文化,可以获得比以往更深刻的多的认知,可以体会到秦制帝国最深层的本质。这与欧洲中世纪以来“国家与商业相依存”的立国精神截然相反,而是“国家根据需要来安排商业和社会”,其实质“是国家与人民为敌”。
所以,这是一本有助于理解秦制本质的好书,怎么推荐都不为过。
2、谌旭彬《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谌旭彬兄的新作讲述了从1861年开始,清政府从锐意改革到减缓改革,甚至试图逆转改革,因而走向灭亡的曲折历程。
书采用半编年半专题的形式,即从1861年到1911年,每年选取一个跟改革最密切相关的事件予以论述。这样做的好处是以改革为主线,避免枝蔓,同时又能给读者清晰地呈现满清改革的节奏,尤其是如果读者有心,拿来跟日本、沙俄、土耳其的改革节奏对比一下,更能发现满清有多么颟顸。
全书揭示了满清改革的总脉络,而这条总脉络在秦制帝国皇权独大的背景下,又可悲地取决于皇室(包含皇帝、太后)的心术。 1840年的鸦片战争对清廷的震动并不大,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令清廷恐惧至极,所以新掌权的慈禧大力支持地方督抚改革,试图增强对列强的抵抗力量来保卫爱新觉罗皇室,一旦1885年中法战争呈现洋人不能再轻易蹂躏大清时(实则法军仍明显占优),慈禧就减缓改革,以免借助改革而壮大的社会力量威胁王室,直到甲午惨败、庚子国变,东南互保令满清的中央集权濒临破灭,慈禧颁布新政,以立宪之名试图重新集权,最终令朝廷被天下唾弃,在辛亥革命中迅速垮台 。
在宏观背景上揭示晚清改革主脉络的同时,谌兄又在微观层面对大家感兴趣的诸多事件进行了解说和评析,如中法战争的真相、谭嗣同是革命派而非保皇派、光绪是否被慈禧毒死等等,解决了许多存在已久的争议,从而也消除了对晚清改革主脉络的一些误解,尤其是批判了对满清君主立宪的幻想和“告别革命”的谬论,功莫大焉。
总之,这是一部讲解文明转型的大作,读完这本书,以中国的文明转型与这方面较成功的土耳其、日本进行对比,会得到许多启示。
3、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这本书不是简单的把科技发展罗列一遍,也不是更常见的“欧洲科技史”,而是对石器时代以来,全球的科技发展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虽然全球科技的发展确实是以两河-希腊-罗马-近代欧洲为主线,但埃及、阿拉伯、印度、中国的科技及其对主线的影响,作者也予以了充分关注。
在叙述上,该书重视讲述科技发展的前后联系,即某种科技是另一种科技的前提,这样叙述可以让读者对科技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
同时,这本书也不仅是科技史,在科技之外还注重政治、哲学等其他方面对科技的影响,尤其是与科技互通性较高的哲学,一些从科技发展中生发出的哲学理念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比如近代的机械论,现代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对科技的影响都远超想象,书中都予以了精彩的论述。
全书还将科技发展分为能量和信息两个领域,能量的增强和信息传递的加快都是科技发展的体现,而且两者经常互相影响,叠加起来会产生令人震惊的成果。这种分类法有助于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每一项科技的意义。
读完这部书,对科学和科学思维的理解能够大大加深。
4、张祥龙《中西印哲学导论》
这本书是北大张祥龙讲解哲学史时的讲义,全书用明白晓畅的对话体语言,讲解了中国、欧洲、印度三大哲学体系的根本区别,哲学史涉及到当时当地的人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因而这本书对读者理解三大文明的启发极大,可惜作者已逝,不然应该会有更多好书问世。
书中论述了三大哲学的根基,西方是“A 或者 非A”(清晰界定概念),中国是“A 并且 对A”(注重事物的正反面及其相互变化的过程),印度是“非A 并且 非非A”(认为认识概念非常艰难且概念会遮蔽世界的本源和实质),并且举了大量例子来阐述,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也能读懂。理解这三大哲学根基,对于理解西方的两希传统、印度系的一系列宗教、中国的儒释道,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作者对中国哲学比较偏爱,连带对中医、秦制都颇有好感,但大家主要读哲学部分就行,对于白璧之微瑕不必过于介意。
5、姜林祥《中国儒学史(近代卷)》
七卷本《中国儒学史》,除了隋唐五代卷很烂,宋元卷介绍儒学背景过多对理学本身介绍过少因而有缺陷之外,其他五卷都相当不错,先秦卷和近代卷尤其杰出。
近代卷对1840年以后儒教试图追赶西方的努力和新文化运动之后新儒家主导的儒学复兴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整本书给了我两个的感受:
一是儒教的内涵被大大地低估了,近代以来儒教各支派救国救民的路数异彩纷呈,相当可观,理学家的汉宋兼修、今文家的托古改制、古文家的周官西化,哪一条路都能开新局,单看理论水平并不在日本维新志士之下,奈何秦制的大清与封建制的幕府大不相同,结局也就截然不同。
二是现代港台新儒家对儒学的贡献,实际上局限在哲学方面,而且基本不脱理学的路数,于外王之道甚少发明,规摩狭小,未必比得上清末民初的经学家(如廖平之经学六变,何其精彩),也未必比得上国府理论家(如陈立夫之唯生、蒋中正之力行,何其刚健)。要言之,彼等多学成于经学毁灭之后,不知经学非唯哲学,抑且神学也,且政治历练与政治见解亦多有不足,固难以责备于外王也,不过决不足以代言儒教明矣,内地之新儒家则等而下之之甚,全不足称,振衰起敝,唯有俟之将来矣。
读完这本书,可以了解到传统对现代化能够产生多大助力,也可以了解对传统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协助推进现代化的方法,对于摧毁一切传统之后诞生的国人来说,尤其有意义。
6、宇文鸿吟、何崴《西方古建筑之旅》
这本书看上去是一本科普书,但远不止于此,在介绍建筑艺术的同时,注重剖析西方建筑艺术背后的观念,尤其是宗教观念,包括希罗多神教的观念、基督教的观念、日耳曼蛮族的萨满观念等,因而发凡起覆之处甚多,非常精彩。
比如古希腊的柱式神庙,柱子并不是完全垂直的,而是以极小的角度向内倾斜,这些石柱的延长线会在天空中交汇成一个点,如果把延长线也绘制出来,就会发现跟埃及金字塔没什么差别,原来,柱式神庙是把金字塔砍掉一半,但仍然蕴含着萨满升天的意蕴。
总之,无论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都具有浓郁的宗教观念,而这些宗教观念其实弥漫在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本书可以举一而反三,理解宗教对历史和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古建筑之美。
7、(韩)李元淳、崔柄宪、韩永愚《韩国史》
这本书虽然完成于1987年,但运用了新兴的史学研究方法,在当时显得十分超前,因而到今天也还不算过时。
该书不是单纯地堆砌史料,在叙述史实之后勇于评述,善于解析事件的深层意蕴和挖掘历史的脉络,对制度史和观念史尤其舍得下功夫,对新罗、高丽、朝鲜三王朝制度的区别和演变进程分析得相当到位。在阐述韩国历史时,也不忘与同时期东北亚、中国、日本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同时也会对彼此进行比较,得出引人深思的论点。
该书也存在一些缺 点,如写作年代较早没能吸收近年的新成果,以及对秦制存在幻想、在民族主义思维下对朝鲜的暴君多有开脱等。不过,如果 想从总体上了解朝鲜半岛的历史的话,这本书很推荐,通过对比中日韩的历史进程,能够加深对中国史的认知。
8、权家玉《地域性与南朝政局》
这是一本高屋建瓴地讲解南朝史实质的上乘之作,该书从东晋南朝政经区(扬州)、军事区(荆州)的分离入手,对于东晋南朝的朝代更迭作出了更全面、更新颖的解释: 地方军府依靠军力 入主建康,随即被建康文化同化 ,军二代们纷 纷向文化士族 转轨, 新政权的军事力量陷入萎缩,从而被其他军府取代,宋(江淮流民 )、 齐(三齐流民) 、梁(关中流民 ) 、陈(南方蛮汉土豪 ) 的建立莫不如 此。
该书对于以往研究充分的话题有新的发挥,对于研究不充分而又必须厘清的问题则一一摧破,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广阔的领域,足见作者深厚的学力。
总体上来说,以往认为南朝皇权加强、社会费拉是个误区,因为与此同时也开始了中央权威削弱、地方独立性上升的进程,所以东晋、南朝各有优长,可惜被关陇集团终结了一切可能性。
9、(日)半藤一利《幕末史》
该书对幕末纷繁复杂的史事交待得很清楚,仅这一点就胜过了大部分谈幕末的书,因为目前已经翻译为中文的谈幕末的书大部分做不到把事情经过讲清楚。
幕末的历史影响深远,倒幕运动、明治维新、西南战争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日本的藩阀政治、政党失败、军人政变,也可以说是日本全面侵华的远因。所以作为中国人,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对比不但可以揭示近代化的关键何在,其走向的扭曲怎样导致中日战争也同样值得深思。
幕末历史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两点:一是日本人深入基因的合议制,天皇、幕府、强藩、寺社,没有任何人可以一言堂,比如德川庆喜的诸多“昏招”是因为他不信任幕政集团,甚至不想当将军,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二是幕藩间有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令幕末的斗争都是有规则竞争,烈度很低,所以有些人在有力一搏时也未必会困兽犹斗。
第一点我们周朝就够呛了,第二点我们战国时代就基本绝迹了,所以如果不加以详细解说,我们中国读者看幕末史就会感觉很多事情无法理解,而作者很体贴地对这些地方进行了评说,为我们拨开了幕末史的迷雾。
反过来看,由于缺乏上面两个特点,大清是绝对无法完成明治维新这样较高段位的政治操作的,即便晚清名儒辈出,也都被秦制扼杀和扭曲了,所以理解幕末史也能给我们带来可贵的启示。
10、(英)亚当·扎莫伊斯基《波兰史》
波兰作为东欧的德性高地、在一堆专制国中傲然挺立的民主国、西欧多种现代进程的先驱者,其兴起与衰亡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特别关注。
该书对波兰史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说,包括对波兰各邻国的历史也进行了很切中要害的解说和评述,从而对波兰与邻国各阶段的互动进程把握得很到位,令人收获颇丰。
波兰政治的演变自然跟是重中之重,通过深刻而独到的分析,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比如世袭君主国的目标感比选举君主国要明确,近乎完美的共和制度也应该根据世界变化而加以调整等。
尤其可贵的是,该书厘清了“波兰亡于民主”的谬说,波兰贵族饱受诟病的一票否决制,实质上是大贵族凭借势力鼓动小贵族通过一票否决来扼杀任何不利于自己的法案,后来又被沙俄等邻国利用,这是大贵族破坏民主进程导致的恶果,而不是民主的锅。
波兰处于连接西欧和东欧,饱受双方影响,甚至还会受到亚洲蛮族和伊斯兰世界的影响,波兰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民主制度,又如何被一众君主国忌恨而共同扼杀,最后又怎样复国且再度民主化,都富含历史启示,值得仔细了解,这本书文笔优美,叙事周到,正是一把开启波兰史的金钥匙。
下面附上大司马今年读的书,其中标红的表示推荐:
中国史
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许进雄
春秋车战,赵长征
楚国兴亡史: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张宏杰
青铜资本:帝制中国经济的源代码,刘三解
玄学与长江文化,马良怀、徐华
门阀:“中古第一家族”琅琊王氏崛起的真实故事,南朝
地域性与南朝政局,权家玉
名门望族与中古社会——以太原王氏为中心,王洪军
山中的六朝史,魏斌
茂林风骨——图说魏晋南北朝,范兆飞
中国中古时期的战争300-900,(美)大卫·格拉夫
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吴鹏
中国儒学史(宋元卷),韩钟文
官家的心事: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吴铮强
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黄博
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黄博
亡天下:南宋覆灭史,郭瑞祥
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美)欧阳泰
辽夏金元史,张帆等
中国儒学史(明清卷),苗润田
熊廷弼之死,唐元鹏
入关,张明扬
中国儒学史(近代卷),姜林祥
大清内务府,袁灿兴
左宗棠与曾国藩,徐志频
左宗棠与李鸿章,徐志频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谌旭彬
庚子剧变,晚清陈卿美
中国食辣史,曹雨
关公文化研究,胡小伟
全球史
征服与文化,(美)托马斯·索维尔
3000年人类迁徙史,(英)罗宾·科恩
DK航海史,(英)布赖恩·莱弗里
墙:血与砖的文明史,(美)大卫·弗莱
全球科技通史,吴军
战争:人性、社会与被塑造的历史,(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非洲史
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英)唐纳德·瑞安
迦太基启示录,(日)森本哲郎
日韩史
神怪日本史,陈路、赵路
欢迎来到日本中世,(日)吴座勇一
幕末史,(日)半藤一利
韩国史,(韩)李元淳等
哲学与宗教
中西印哲学导论,张祥龙
苦厄的终结,(印)潘卡吉·米什拉
人类学
符号侦探:解密人类最古老的象征符号,(加)吉纳维芙·冯·佩金格尔
欧洲史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英)菲利普·马蒂塞克
恺撒:罗马巨人,(美)拉尔斯·布朗沃斯
匈人王阿提拉与罗马帝国的覆灭,(英)克里斯托夫·凯利
波兰史,(英)亚当·扎莫伊斯基
梦游进入新世界: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出现,(英)克里斯·威克姆
威尼斯:欧洲的枢纽1081-1797,(美)威廉·麦克尼尔
万物皆可测量:1250—1600年的西方,(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
神圣同盟: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与门罗主义,(美)威廉姆·克雷森
西方古建筑之旅,宇文鸿吟、何崴
社会学、心理学等
认知操纵——宣传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美)安东尼·普拉卡尼斯、埃利奥特·阿伦森
基因彩票:运气、平等与补偿性公正,(美)凯瑟琳·佩奇·哈登
共计55本,其中好书44本,佳作率比以往明显上升,可能跟国内历史非虚构写作整体水平大幅上升有关。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