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寨新村全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寨新村全景
●村民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新房

从2014年至今,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因为水库的修建而整村移民搬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座从大山里搬出来的小村庄即将跨进第10个年头。其间,村子发生了哪些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收入怎样?带着深切的关注,记者走进了移民搬迁新村——黄陵县阿党镇葡萄寨村。
11月20日,虽已入冬,但暖阳为这座移民新村披上了一层金黄。当记者步入村中,眼前一栋栋精致的两层红色小楼接连成排,墙上画满了一幅幅充满生活趣味的彩绘;水泥建成的街道整洁宽敞;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安静矗立在巷道两旁;追逐的顽童、散步的村民,都在向外界展示着葡萄寨村的生机与活力。
苦日子等来新希望
2014年之前,这个村庄还位于葫芦河岸边,那是葡萄寨村民的祖居之地,6个自然村顺着葫芦河蜿蜒的河流依次排列,从山上高处向下看,像一串葡萄镶嵌在河水两岸,故村庄得名葡萄寨。这片土地曾是十里八乡的“穷窝窝”,虽取名“葡萄”,却并没有让村民生活得甜美。
“老村偏远,移动、联通、电信都不愿意到咱村子建基站,当其他村的人都开始用手机联络的时候,咱村只有固定电话,上网啥的想都别想。”葡萄寨村村委委员刘安全回忆道。
那时的葡萄寨村,山大沟深,消息闭塞,村民不能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加上物流不畅,他们的产品总是和市场严重脱钩,卖不上好价钱。一遇到恶劣天气,蔬菜、小瓜等经济作物就会烂在田里。虽然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劳付出,但一年到头也难有好的收成。“荒山野草酸枣多,好女不嫁葫芦河”是外村人对葡萄寨村的挖苦,却也道出了贫困让该村嫁娶难的实情。
葡萄寨村村民张永茂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娶了个媳妇儿,过了几年,人家实在不愿待在这穷乡僻壤了,就跟我离婚了,怎么挽留都没用,那时咱村娶媳妇是真难啊。”
当年的葡萄寨村,村民依然居住在先辈留下的土坯房或破窑洞之中,却无力修缮,与外界相连的仅仅是一条弯曲的土路,而且要步行很远才能到大路。逢到下雨天,崎岖的山路就变得坑坑洼洼,导致常有交通事故发生。
“尤其是给老人和娃娃看病,平时还能搭乘摩托车,遇到下雨天就要背着走,真是太难了。”葡萄寨村马河组组长吴海军感慨道。
常年来,葡萄寨人一直在困苦中抗争着。他们发展过养猪、养鸡,种植小瓜、葡萄、苹果等经济产业,都因交通阻塞和技术等原因,一次次失败了。残酷的生存条件不仅制约了葡萄寨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阻隔了山里人梦想的延伸。贫困的阴影,就像一个魔咒,一直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祖辈世世代代的苦日子证明,葡萄寨村这里“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
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10年前,因为修建南沟门水库,葡萄寨村需要整体搬迁,这对于葡萄寨村800多口人来讲,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部分村民有担心、有顾虑,怕适应不了搬迁后的新生活,但是绝大多数村民都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把当时穷困潦倒的生活变一变。”葡萄寨村原支部书记马金昌说道。
为了让所有村民都能安心搬家,马金昌第一个签字、第一个装车、第一个拆房。同时,在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2014年,葡萄寨全村199户810名村民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搬迁。新村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也穷、村集体收入是空白,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一切都从零开始,一切都是新的希望。
为了建设美丽新家园,葡萄寨村确立了“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景区,把庭院建成景点”的建村思路。新村建成后,在卫生治理上,他们建立健全了村内卫生管理制度,对家家户户实行了“门前三包”,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方式,彻底改变了旧村“垃圾围村、苍蝇满天飞、臭气熏天”的局面,葡萄寨村也因此被县上评为了县级文明村。
在村上走访时,记者走进了村民霍秋芳的家中,家里干净整洁,房屋窗明几净。屋内铺着大理石地砖,墙壁雪白,客厅里液晶电视、空调、洗衣机、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昔日的葡萄寨,村破如同解放前。如今的葡萄寨,鸟语花香如蓬莱。”霍秋芳颇具诗意地描绘着现在的幸福生活。
来到了新的居住地,葡萄寨村的村民已经和其他村庄一样,同步进入了5G时代,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脚步。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网络,连上了WiFi。大家在家就可以看电影,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大事,并且人人都有了智能手机,和外界沟通联络也变得十分快捷。
“以前买东西去村里的小卖铺,只能有啥买啥,到了移民新村后,在网上想买啥就买啥,用不了几天就送货上门,太方便了。”霍秋芳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在网上购买的诸多生活用品。
这些年来,葡萄寨村不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而且,还特别注重文化建设、道德建设。村“两委”充分利用村上的农家书屋、电视教学等各类文化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尊老爱幼、邻里相助、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让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深入到每个村民的心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这种改变,无形中也增强了这个村的软实力。
葡萄寨村现任支部书记刘海全告诉记者:“我们鼓励大家学习,村民们也有学习的动力,大家都渴望能快速融入现代化的生活,村民们现在都跟城里人一样,玩抖音、看快手、跳广场舞,人人都在享受着搬迁后的各种好处。”
同时,村上干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为村上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年来,他们先后争取项目资金、扶贫资金、美丽家园建设资金、移民后扶项目等资金共计2600万元,自筹资金1100万元,使每家每户都建成了新房,搬入了新居,不差一家,不落一人。同时,还整合移民资金,在新村周围征收了800多亩耕地,实现了有土安置。
“我们家是上下两层,200多平方米,政府给我们每平方米补贴800元,我们之前的老房子征收是按照不同标准给予赔偿的,像我家搬过来就没花几万块钱,这辈子根本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村民王广斌对自己的新房赞不绝口。
产业步入快车道
新村建成后,葡萄寨村确立了以发展苹果、劳务输出等为主的增收产业,使葡萄寨新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该村在县上的支持下建成高标准苹果示范园3200亩以及葡萄长廊、玉米种植区等,村“两委”在不断丰富农业产业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在提高村民素质上下大功夫,不仅每年都要开展几次果业新技术培训,还多次组织村民到外地去学习先进经验。通过组织学习,不仅使村民的果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为村上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内在动力。
村民陈金元的9亩果园去年第一年挂果就卖了10多万元,村民都夸赞老陈是个种苹果的好手。而在陈金元看来,这都是移民搬迁带来的红利。
“政府给我们修建了果园、通了路,提供了苗木,还派技术员指导。苹果丰收后,果商把车子开到地头收购,我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陈金元说,“以前学技术是求学无门,现在是技术员送服务上门,只要老百姓认真学,好好种,不愁兜里没有钱。”
在过往的发展中,葡萄寨村人非常注重产业调整,改变了生产方式,加大苹果种植面积,着重发展苹果新品种、新技术,从而加快了葡萄寨村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葡萄寨村已建成短枝型苹果密植示范园832亩,统一栽植株间,统一栽植技术,推动了葡萄寨村产业的健康发展。
有些村民还办起了合作社,和一些经销商合作建起了新型选果线,完善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在苹果销售上,拓展了网络销售新渠道,让葡萄寨村红彤彤的“致富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到了广东、海南以及东南亚各国,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给各位网友们介绍一下,这是我们葡萄寨村苹果示范园今年刚收的苹果,皮薄、脆爽。”在村民王兴龙的家里,记者看到他正在通过直播平台介绍自己公司的农产品。
村民王兴龙脑子灵活,喜欢研究新事物,尤其热衷于电商产业发展,仅是网上销售,每年就给他带来60多万元的净利润。赚钱的同时他还不忘学习,考取了国家级生态种植农技师证书,现在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
“因为交通原因,小时候得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落下残疾,出行不便。以前偏僻落后的村子根本没有我这种人的发展空间。”对于过去的生活,王兴龙唏嘘不已,“现在搬来这里,我在家就可以搞直播带货,还可以干其他感兴趣的事,是新村给了我新生活。”
“去年,我们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4万元。在守住脱贫成果的同时,我们要用好全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探索适合我村今后发展的新路径,着力在巩固、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上下功夫、见实效,要让村民能够完全富裕起来,让我们村再一次发生质的变化,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刘海全信心满满地说。
从以前过年才能吃顿饺子的期盼,到现在鱼肉可以天天有的骄傲;从以前当年步行出门的艰难,到如今汽车出行的快捷;从以前太阳落山就熄灯盼着天明的煎熬,到现在劳动之余享受文娱活动的精彩。如今,葡萄寨村村民的日子正逐步变得红火,一张张笑脸写满了农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葡萄寨移民新村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乡村要振兴 干部赴一线

记者 姜顺

在走访的几天里,我听到了黄陵县水库移民开发局局长霍世全在这里担任葡萄寨村村乡村振兴“特派专员”,为村上未来发展把准脉搏,落实了项目资金百余万元的故事。我听到驻村工作队队员扑下身子,不辞劳苦,多次深入葡萄寨村,为村上苹果园建防雹网的故事。我听到包村干部通过带头示范,联合建起10多亩苹果示范园,引领村上苹果产业发展的故事。我听到村干部如何数十年如一日为村上各项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的故事……黄陵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的工作机制已在葡萄寨村顺利开展了一年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是衔接党和群众的重要一环,是做好“三农”工作的主力军。当下,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他们更是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葡萄寨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不是偶然的,是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超前布局、统筹推进才有的成果;是接力前行的党员干部奔赴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结果。他们奔赴一线、沉下身子,坚持模范带头与工作带动相结合,当好“指挥员”,奏好“大合唱”,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分子,群策群力,改革创新,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带领群众让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他们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拿出“真本事”,使出“真力气”,协调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帮助老百姓,让他们吃穿用度不愁、产业发展无忧,为百姓服务,推动“三农”事业发展。
历史会记录当下,也会记录未来。葡萄寨人在过去的10年里,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
展望未来,葡萄寨村广大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故事,还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那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未来,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必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

来源:延安日报

审核:孙婷

编辑:朱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陵融媒体中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