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德通航小镇体验高空跳伞和运动飞行,在未来科技城探索无人机场景应用,在400公里外完成远距离航空器起降管制试验,远程指挥医院应急救援起降……近年来,杭州积极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通航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航发展势头迅猛,成为2022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所在地通用航空发展工作督查激励城市。
2023建德航空飞行大会三角翼三机编队飞行表演
产业热度背后是民航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统筹合力推动的结果。长期以来,民航局积极主动作为并协同相关部委,科学务实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力优化通航产业生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突出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创新基础,持续扩大市场规模,深入完善保障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通航产业发展之路。
政策引领产业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航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浙江充分认识到通航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对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举全省之力,在民航局《“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引领下,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机制,为全省尤其是杭州做大做强通航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几年里,浙江先后出台《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自上而下全力打造通用航空先行示范省。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引领下,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创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方案(2022-2022年)》《关于支持航空航天新产业平台加快培育建设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并形成了以“高端制造—科技创新—运营服务”联动发展为重点,基本构建了“一区一镇一平台多点”的产业布局。
在助推通航发展过程中,杭州强化要素供给,鼓励社会资本以政企联建等模式参与通用航空体系建设;优先保障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加强机场周边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控制;加强航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引育,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组建中法航空大学,将获得对应荣誉的飞行员纳入杭州高层次人才认定目录。
此外,杭州还大力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发布临空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临空投资集团,以“省级支持、市级统筹、区级管理、机场共建”的推进机制全面开启临空经济示范区蝶变跃升新实践。
政策红利推动浙江通航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当下,浙江已完成“两横两纵”低空主干航路划设,低空航线由2条增至23条;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累计保障飞行超过12.8万架次。运输机场通航功能也在持续拓展。去年依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杭州试点开展常态化无人机核酸样本运输工作,有效提升运输时效50%以上,节约运输成本20%以上。杭州还依托新联航空科普中心、航空产学研基地、新联航空研学营地等一批优质项目,不断推动航空文旅产业发展。
创新应对机遇
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无人驾驶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迭代也为中国民航“变道超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门印发了《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明确提出面向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eVTOL、轻小型固定翼电动飞机、新能源无人机等创新产品应用。而杭州无疑是时代前沿的弄潮儿。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围绕《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申报方案》的“六个一”建设目标(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一个先进的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一张领先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网络、一系列成熟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一套安全规范高效的城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技术体系、一个完善的无人系统产业生态),成立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业的运行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城市无人机运行体系建设。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杭州构建了国内首个无人机医共体检测样本配送网络,组织国内无人机物流头部企业开通13条航线、设置15个临时公共起降点,累计飞行43346架次,运输核酸检测样本369万管,服务超7000万人次,实现了全球首例人口稠密地区多主体大规模无人机协同运输。这是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积极探索无人机应用于疫情防控场景的典型案例。
以未来科技城为承载核心,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试验区以城市场景为重点,率先开通全国首批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全国首条无人机应急血液配送专用航线。其中,“5G+医共体医疗样本运送”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名单。
在此基础上,试验区还大力推动无人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自主研发城市级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已实现与美团、顺丰、迅蚁科技、韵鸢科技、昊舜视讯、智翔航空、反重力、中汇通航等主要无人机企业数据共享。截至今年8月31日,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已经稳定上线运行1185天,累计服务无人机140166万架次,运行时间达34544小时,运行里程达840996公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国内首张城市物流无人机运行批准函,参与了3项民航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共建城市空中交通联合实验室,开发的城市无人机操作系统3uamOS悦翼荣获世界无人机大会“小巨人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在杭州市余杭区开展无人机核酸检测样本运输
据统计,杭州已有超过250家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培训、运营等相关企业,在无人机新基建和相关标准研究制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杭州无人机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不仅如此,杭州在通航产业其他创新领域也大有作为。杭州市政府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充分发挥浙大航空航天学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引领作用,成立航空领域浙江省实验室,搭建航空产业发展中枢平台,打造科技引擎;先后引进华奕无人直升机整机制造、AG60野马飞机生产制造等通航制造项目,野马AG60-1016架机成功完成验收试飞;西子航空作为民营企业,聚焦飞机零部件制造,为中国商飞、空客、波音等航空制造业巨头提供配件;艾美依在飞机自动化调姿对接、自动化钻铆、复合材料自动化铺丝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积极参与国家级项目研究和标准规范制定,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完成的低空智慧物流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民航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编制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布式操作运行等级划分》《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均在民航局网站上发布。
保障日趋完备
完善的通航运行保障是通航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航要飞起来,数量足够、布局合理的通航机场网络,以及良好的低空空域条件和低空飞行服务是先决条件。
为加强空域协调工作,深化低空空域精细化改革,浙江省民航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协调、统筹推进通用航空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军地协调推进机制,定期组织召开通用机场发展研讨会,为浙江通用机场规划、选址、建设、运营等工作提供指导。
如今,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申报空域面积为1000余平方公里,除萧山机场、笕桥机场禁飞区域外,在符合管控要求和航线报备等前提下,杭州其他区域均可实现无人机低空飞行。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空域面积为570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单片低空空域,被列为浙江省航空应急救援主运行基地。
以建德航空小镇为核心,千岛湖通用机场目前已完成800米~1200米跑道延伸工程,高标准建设新航站楼、塔台和机坪机库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标杆性通航机场地位。此外,千岛湖通用机场还完成了航空孵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飞行社区、无人机试飞验证中心等配套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机场综合服务水平。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浙江第一个打造通航全产业链的特色小镇,建德航空小镇将重点围绕通航制造、通航服务和通航休闲旅游等通航全产业链培育,打造通航产业浙江样板、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国际知名通航休闲旅游目的地。
2023建德航空飞行大会动力伞飞行表演
如今,浙江已有9个兼顾通航功能的运输机场,并建有建德千岛湖、东阳横店等经民航颁证的11个A类通用机场。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20个以上A类通用机场,确保各设区市拥有至少1个A类通用机场,实现通用机场“市市通”。
在通航数字化改革方面,浙江依托省级飞行服务中心和低空通信监视网络,综合飞行计划、动态、气象、情报等信息,搭建全省通用航空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正式为省内通航用户提供一站式线上综合服务。此外,通航远程塔台指挥试点顺利通过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组织的评审,正式进入试验运行阶段。(中国民航报 记者程婕)
专家点评
搭建大平台 开展大创新 实现大发展
自浙江省杭州市入选国家2022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所在地通用航空发展工作督查激励拟推荐名单以来,以无人驾驶产业为重点,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汇聚发展要素,全力建设国家级发展平台,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实现了通用航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搭建国家级平台。依托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德航空小镇等发展基础,全力将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无人驾驶产业发展平台。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空域面积达570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单片低空空域,通航产业发展的空域条件得以充分保障。千岛湖通用机场800米~1200米跑道延伸工程、航空孵化中心项目建成投用,新航站楼、塔台和机坪机库、飞行社区、无人机试飞验证中心等配套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航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愈发完善。打造全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低空气象服务中心、低空情报服务中心和航空应急救援飞行服务中心,通航产业发展的飞行服务得到全面保障。
开展突破性创新。自主研发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了浙江省无人驾驶产业“大脑”,以试验区内企业为主体制订的自动驾驶运输方案入选浙江省优秀名单,无人机操作系统荣获世界无人机大会“小巨人奖”,通航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5G+医共体医疗样本运送”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名单,参与编制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布式操作运行等级划分》《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在民航局网站上发布,与有关单位联合申报完成的低空智慧物流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民航科学技术一等奖,承接国家通航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实现产业化发展。依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试点开展常态化无人机核酸样本运输工作,开通航线13条,累计飞行40631架次,运输核酸检测样本3338269万管,有效提升运输时效50%以上,节约运输成本20%以上,无人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取得突破。通过“空中发现—算法识别—平台推送—协调处置—系统反馈”,搭建“云+网+端”的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在城管、交通等领域协助多个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无人机综合应用试点,无人机综合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引进华奕无人直升机整机制造、AG60野马飞机生产制造、西子航空飞机零部件制造、艾美依飞机自动化装备制造等项目落地发展,成立无人机培训杭州这里飞分校,一个由250余家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培训、运营等相关企业组成的无人机产业发展生态初步形成。(作者:贺兴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
地方自评
●聚焦优势产业,精准强链补链。加快推进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以城市场景为重点大力推动无人机规模化商业应用,率先开通全国首批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全国首条无人机应急血液配送专用航线,开发运行城市级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参与3项民航行业标准制定。
●夯实创新基础,积蓄发展动能。持续提升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德航空小镇、钱塘区航空航天“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重点产业平台能级和发展动能,AG60野马飞机生产制造、华奕无人直升机整机制造等通航制造项目顺利推进。深化产学研合作,成立航空领域浙江省实验室,积极搭建航空产业发展中枢平台,打造科技引擎。
●提升发展水平,扩大市场规模。巩固提升通航机场综合服务水平,建成航空孵化中心,打造全省低空气象服务中心、低空情报服务中心和航空应急救援飞行服务中心。成功开展中国民航史上首次航空器起降远程指挥试验及400公里以上远距离航空器起降远程管制试验。完成全省“两横两纵”低空主干航路划设,低空航线由2条增至23条。构建国内首个无人机医共体检测样本配送网络,开通运行航线13条。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3年12月6日8版)
编辑|张 彤
校对|张 薇
审核|韩 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