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袁绍祖上四世三公,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物力财力。

官渡之战前,他手下有雄兵70万,手中粮草充沛,辎重齐全。

所谓是得天时地利人和,若再有点头脑,定能统一三国分裂局面。

可他失误了,一封书信让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而这个毛病,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孟德烧粮,曹操急书许昌,催促荀彧措办粮草。不料,送信人被袁绍的人五花大绑起来去见许攸。

许攸见到曹操的催粮书信,就带它去见袁绍,他建议:和曹操打了这么久的持久战,现在他军中无粮,我们就趁此机会,兵分两路让曹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说:我们和曹操从小玩到大,他诡计多端,这书信不可信,这是曹操诱敌之策。

许攸说:今日不取反受其害。

曹操缺粮从官渡之战开始就暴露了,双方拉锯月余,粮草只会更少,动动脑袋瓜子就能想到。

可,袁绍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曹操又在坑他。

看到这里我高度怀疑,小时候一起耍,曹操肯定没有少坑袁绍、许攸二人。

所以,袁绍怀疑曹操催粮书信是假,实则诱敌。

两个人正在说话时,邺郡来信,来人呈上审配的书信。

书中先说运粮的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量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

袁绍看到书信先喜,灭曹指日可待。

书信后半截让他怒发冲冠:好你个许攸,我在前方督战,出生入死。你的小辈在我后方嚯嚯扰我民心。老虎不发威,你当是病猫啊!

袁绍是大发雷霆:你和曹操是发小,想必今天你接受了他的贿赂,当他的细作来欺骗我、撺掇我进军。你这是当我傻子好糊弄?今天,就把你这人头寄存在你身上,赶紧给我滚,以后不要再见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配为人正直,所以会在两军交战时,把后方的要事禀报给袁绍。

但审配做事真有大问题,前方战况不明,他看似公允,实则暗里送刀,扰乱人心。

自家主公啥德行,审配应该明白,就更应该明白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做好后方才是正道。

袁绍收到书信后,不管审配是诬陷,还是确有此事都应该先放到一边,干完这场回家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可他这个没头脑的家伙,根本不会深思,脾气先发了再说。

大敌当前不杀主帅,袁绍虽没取许攸的脑袋,却把他赶走了,埋下“祸患”。

许攸走后,仰天长叹准备自刎被亲信拦下,在左右劝说下投奔曹操而去。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曹操火烧袁绍乌巢粮仓,袁绍兵败吐血而亡。

这一段不足300字,可谓信息量大,看得是惊心动魄!稍有不慎,许攸的脑袋就没有了。

读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发现袁绍的问题没有?

这不仅是多疑,多疑曹操也有。但更多是另外一个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输入描述

明朝末年风雨飘摇,朱由检崇祯翦除魏忠贤后,对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对外重新启用袁崇焕镇守辽东。

无奈皇太极太厉害,他绕过袁崇焕的防线,直逼顺天府。袁崇焕千里驰援挥师入关,硬是把兵临城下的皇太极击退。

这时有人对崇祯说:袁崇焕不杀毛文龙,毛文龙部下四大将领就不会倒戈皇太极,皇太极自然无力南下。

此时皇太极也四处散播谣言,说袁崇焕是叛徒。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崇祯来不及思考,动了处死袁崇焕的心思。

细思袁绍和崇祯的失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

除了多疑,还有一个致命弱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使得他们无法独立做出正确的决策,任由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

无法独立思考,在二人的失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绍、崇祯二人不会独立思考的毛病,或许你也有。

网络毒鸡汤喝多了,就相信深陷其中,忘记思考: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就应该把你当女儿一样去宠
喜欢我就不要和我讲道理

如果真有,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和人交流讨论自己意见,把被动变成主动。

学学曹操,遇到问题怎么做?

官渡之战,曹操被袁绍围困。

粮草不继,曹操想放弃回许昌。他写信问荀彧

荀彧说袁绍的兵多,但都是来混饭吃的,不中用。我们是精锐之士,一个抵他们十个。机不再失失不再来,趁他们兵力集中,我们见机行事,把他干掉。

曹操大喜和众人商量怎么断袁绍粮草去了。

曹操比袁绍更多疑。但他遇到不懂的事会听手下谋士们的分析,虚心纳谏。

然后思考拍板执行。

最后取得决定性胜利,拉开与其他诸侯的距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