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正式编背后1.8个临时工#的事情相信很多人也已经了解了,但是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这个县的工资预算总支出中还包括了1.7亿元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呢?不是养老金待遇全部转为社保基金了吗?实际上,各类情况还是非常复杂的。

我国的退休制度其实在建国以前就已经有了,不过当时是一次性的。比如说根据1950年政务院《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退休费的发放标准为每工作一年发放退休前月工资的1/3,最多不超过18年,即一次性发放6个月的退休前工资。

可是,后来在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中,对于工人实施的是按月发放退休费待遇的模式。等到195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明确了所有人都实施按月发放退休费的模式。没有纳入劳动保险条例的单位,都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的。

在1969年,劳动保险基金也停止计提,全部改由企业在营业外列支。从这时起,职工的养老责任,完全成了国家的责任。至于农民,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农村公社制度,养老也是由大集体来保障的。所以,在当时国家建立了自上而下,覆盖全民的保障体系,只不过限于当时的生产条件,保障水平比较低而已。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一直是秉承下来的,直到2014年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改革开放以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除了基本退休费以外,用人单位还会发放各种补贴补助以及奖金奖励待遇。因为按照过去的养老体制,退休职工一直还是原用人单位管理的,比如现在很多单位都有相应的老干部支部,当然未来都会推动社会化管理。

由于这些补贴补助、奖金奖励类待遇过去依然是由用人单位通过财政列支承担,在2014年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仅仅是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规定的一些补贴津贴等待遇纳入到了养老保险缴费中,没有纳入到的部分,暂时还会继续发放,比如说一些精神文明奖、住房补贴、冬季取暖补贴之类的待遇,甚至退休职工去世后的丧葬补助费和遗属抚恤金,都是继续由用人单位(财政)承担。

除此以外,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独立运行,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相对紧张,每年都是入不敷出的,财政还要补贴养老保险基金一大部分才能维持平衡。

比如说财政部公布的2021年地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决算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保险费收入是8398.83亿元,财政补贴收入则是6303.99亿元。当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也得到了财政补贴,2021年的财政补贴收入是6594.26亿元,总额更大。

另外,离休人员由于是早就已经退休的群体,他们的待遇渠道一般还是由原渠道解决,即财政负担。毕竟离休人群已经很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消失的。

所以,综合以上各类情况来看,其实财政支出中包含一部分退休人员的负担是相当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