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支原体这个词的出现频率高居不下,各地都有人中招

不单单是我们国家,美国、丹麦、瑞典、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地区都在同步发生。根据美国国家广播的12月1日的报道,俄亥俄州一个县的卫生官员表示,他们发现的当地支原体儿童病例数量高于正常水平,自 8 月以来已有 142 例。

丹麦的支原体肺炎病例在过去五周内大幅增加。根据丹麦卫生部的数据,截至 11 月 26 日当周,丹麦新增病例541 例,是三周前记录数字的三倍多。

成都中医医院综合内科的王凯医师表示,“仅2018年,全国报告的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数量就多达10万。”最近又开始泛滥支原体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那么这个支原体究竟是个啥?为啥有人说它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支原体和新冠相比哪个更麻烦呢?

支原体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把支原体看成微生物大家庭的“特殊成员”,因为它们不是病毒好像也不算细菌。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细菌和古细菌的亲戚,但又有点区别。

支原体是一群微小得几乎普通光学显微镜都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比细菌还小,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看到1微米的大小,而这些微小的生命体积只有0.1~0.3微米。

为什么说们不是细菌?那是由于细菌通常都有细胞壁,而支原体属于单细胞生物。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的一类,一般的微生物都有细胞壁限制着他们的形状,但是支原体的细胞结构非常基础,只有细胞膜、质体和DNA等组成,没有细胞壁。支原体、支原体,这个“支”字就是这么来的。

没有细胞壁的限制,支原体就能“凭借”喜好来变形,有时候形状像面包棒,有时候像树杈分枝,有时候又变成微小的球形。当然这种变形也不是完全无限制的,它的细胞膜中含有胆固醇,在细胞膜中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使得它没有细胞壁也不至于没有保护。

但它们也不是病毒。因为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或自主繁殖。病毒必须依赖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机制来复制和传播。而支原体可以独立进行一些生命活动,不需要依赖宿主。

支原体在生物学中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于是,它们被归为原核生物这个大家族,与细菌和古细菌一起构成了这个微生物的家族。

说到支原体的品种,它们多种多样。有些较为和平的种类,生活在人和动物体内,不给人类添麻烦。但也有一些是“好战分子”,会导致一些疾病。这些类型的支原体可通过呼吸道或者性接触搞事情。

这些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引发不同的类型的感染,像肺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炎等等。

这么多种支原体,这次在各地间广泛流行的是哪类支原体呢?

这次流行的是哪种支原体?

这次流行的是哪种支原体?

这次在各地广泛流行的支原体就是,支原体家族中的好战分子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可能会让人感到身体发热,体温可能升高在37-39℃之间,有时候甚至可能超过40℃。这是由于支原体肺炎激活了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引发了一场炎症反应,导致发热。

此外,还会感受到嗓子有点咳嗽,而且可能是那种干咳,就是没有痰或者只有很少的痰。咳嗽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晚上。原因在于支原体肺炎侵入了呼吸道,刺激了咽喉和支气管的神经,引起了咳嗽反射。

除了发热和咳嗽,可能还会伴随其他一些呼吸道症状,比如头痛、咽痛、流涕、耳痛、胸痛,有时甚至可能感到有点气促。你可能会感到非常疲倦,食欲下降,有时还伴随着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这是因为支原体肺炎引发了全身的炎症反应,影响了各个器官的功能。

支原体肺炎可不仅仅局限在呼吸道,有时还可能引起一些全身性的症状,比如皮疹、关节痛、心脏问题,甚至可能涉及神经系统。这些症状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了一些自身组织的损伤。

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春冬季的常见病,通常情况下,经过适当的治疗,人会很快恢复。如果感觉到了这些症状,最好去看一下医生,获取专业建议。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与有感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减少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风险。

支原体肺炎和新冠肺炎有何区别?

支原体肺炎和新冠肺炎有何区别?

支原体肺炎和新冠肺炎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两者同属肺炎,而它们两可以引起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都需要及时就医和治疗。虽同属肺炎,但两者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

之前我们说过,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它可以侵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引起肺部的炎症。

新冠肺炎,大家都深恶痛绝,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临床症状多以发热为主,严重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还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各项并发症

从传播途径上看,支原体肺炎和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都差不多,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口水沫子传播。

即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将飞沫散播到空气中,被其他人吸入而感染。但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性较弱,一般需要密切接触才能感染,而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较强,不需要密切接触就能感染。

可以说支原体肺炎在新冠肺炎面前就个“弟弟。”既然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每年春冬季的常见病,为何我们还要拿出来说呢?

“两端”人群可不能马虎

“两端”人群可不能马虎

支原体肺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其危险程度都不可小觑。这些特殊人群主要包括婴儿、儿童和老人,由于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导致拖久了形成一些其他的并发症,比较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出生后12个月内的婴幼儿,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婴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可能不太明显,如低热、轻咳、鼻塞、流涕等,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

如果被忽视,届时病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抽搐、昏迷等危重症状,这些症状表明支原体肺炎已经严重损伤了婴儿的呼吸系统,导致了缺氧和中毒。

所以,当婴儿出现类似症状后,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保暖、补充水分、观察病情变化等,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对于1-14岁的少年儿童,他们也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发人群,开始上学的孩子更容易中招,学校人多,“一个遭,个个遭。”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一般比较轻微,有发热、咳嗽、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病程长短不一,长的会持续几周。

这些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的呼吸道感染混淆,导致误诊或者漏诊

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治疗,同时注意休息、营养、预防感染等。

另一个高发人群就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的免疫系统和器官功能都有所退化,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老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可能比较隐匿,如低热、乏力、食欲不振、胸闷等,但是病情可能很严重,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状。

感染支原体肺炎还可能加重老人原有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增加死亡的风险。因此老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也需要尽早就医,接受医生专业的治疗!

结语

结语

近期支原体感染引起了全球关注,不仅在我国,美国、丹麦、瑞典、新加坡等地也有感染病例。虽然这是历年都会发生的常见病,但我们还是需要重视。特别是婴儿、儿童和老人是支原体肺炎的危险群体,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较弱。

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科学用药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希望通过这次的科普,加强读者朋友们对支原体肺炎的认知。虽然属于常见病,也需要认真对待。

愿读者朋友们和身边的大小朋友都能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