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正丽老师是第二次参加腾冲科学家论坛,因为去年也是清华校友会负责接待接触较多,我因此和石老师成了朋友。去年论坛之后写过一篇“近访石正丽”的文章,因为疫情时期的敏感话题,没有发表。如今新冠疫情开放已过去近一年时过境迁,大家也不是那么在意新冠了,过去那些严峻形势也少有提起。

我是在筹备论坛活动期间,就看到石老师的名字,在青年科学家论坛邀请嘉宾之列。也因此提前就有互动,知道石老师来腾冲的时间。石老师说:去年除了参加论坛,只去了和顺古镇,今年争取在闲暇时间多去几个地方。因此石老师提前做了些攻略,发给我一张腾冲十大景点的图片,选定了其中的“北海湿地”、“国殇墓园”和“和顺古镇”,看来对和顺古镇依然情有独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志愿者团队比论坛报到时间提前一天,石老师第二天中午到腾冲的时候,我已经在踏勘会场了。刚好组委会下午就安排了国殇墓园和和顺古镇,正好遂了石老师的意思。我这边也忙,第一天就没有和石老师见面。

第二天开幕式,我在冰雪酒店会议室看视频,问石老师有没有进主会场,石老师说在酒店准备第二天的报告。晚餐各个团队都有集体活动,于是约了晚餐后见一面。

世纪金源酒店是本次论坛嘉宾入住最多的酒店,大堂里总是熙熙攘攘,我还是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蝙蝠侠”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老师回去房间拿来一本书,递给我,《生命的未来》,说:你喜欢植物史,可以读一读。看来石老师平时没忽略我的微信朋友圈。读书写文章对我来说就像病毒实验室之于石老师。

分别一年以后再聚,少不了寒暄叙旧。石老师的精神气色比起一年前好了许多,也许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开放让她彻底解压。我尽量不谈病毒,但和一位病毒科学家聊天又哪里绕得开病毒。

今年,石老师作为院士候选人参选院士,虽然落选也没见得她有几分失落,选上的毕竟是少数。我问石老师怎么没见到她的学生们来参会,她说:学生们不愿意离开实验室。而她则希望通过论坛和行业内专家们深入交流,交换一些最新的业内科研信息。

我小心地问了一句:你觉得,不久的将来,类似新冠这样的病毒流行还会爆发吗?石老师说:有可能啊!自然界里充满了各种未知的病毒,人类活动的扩张,容易将这些病毒带到人类生活区域,危险依然存在,就看人类如何善待自然了。我似乎理解了石老师送我一本《生命的未来》的含义。

接下来聊了一些关于论坛组织的话题,石老师觉得,论坛主题应该每年替换,让更多的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参与腾冲论坛,同一个主题的论坛间歇时间可以稍长一些,比如五年一轮。

闲聊之后,石老师突然感叹一句:过不了几年,我也要退休了,我得规划一下退休的生活,我打算学钢琴。

科学与艺术,从来就是紧密结合的,对于研究生命科学的科学家,也许早就想把DNA的双螺旋组合写成音符弹奏出来吧。

第2天, 是青年科学家论坛开幕,开幕式后第一个平行论坛“聚焦疫苗与生物医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石老师第一个做主旨发言,题目是:Sarbecovirus evolution and entry mechanism。第一个单词对我来说是天书,百度一下,是:沙贝病毒的进化与进入机制。这沙贝病毒,就包含了SARS-CoV-2和SARS-CoV等病毒,也就是新冠病毒了。搜狐上还有篇文章“石正丽团队新作!发现sarbecoviruses构成了更广泛的人畜共患病威胁”。

石老师演讲的时候,我正在参加楼上云南清华校友会协办的“能源材料”论坛,我因此错过了石老师的演讲,没有听到她是否仍在呼吁人类要善待自然。

中午休息,路过青年科学家论坛会场,看到石老师和专家们准备吃盒饭,我邀请石老师和我一起去同清华校友会志愿者一起吃饺子,我们校友会还有很多石老师的粉丝,去年参与接待工作就已经和石老师熟识。石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步行去饺子馆的路,需要十来分钟。一路又是闲聊。石老师说:两次来参加论坛,对云南印象越来越好了。以后还要抽时间来。这次赞助论坛的褚橙很不错,用了很多科学的技术手段。她想不久的将来带团队来为褚橙农业做一些事情,比如土壤微生物分析。

愿更多的参加腾冲科学家论坛的院士专家们像石老师一样热爱、关心和支持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船长,四川泸州人,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16年来到云南在香格里拉、丽江、昭通、普洱、大理等地利用工作的业余时间写作。船长热爱云南关心历史文学,热心公益事业,研究高山植物。云南清华大学校友会成员,参与“腾冲科学家论坛”、“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的筹备组织工作。著有《满城尽带苹果香》《新年的朋友黑颈鹤》《清代游记里的中甸故事》《海西楼记》《永胜大山》《会泽的天空》《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植物史》等文章。翻译了金敦沃德的《云南的雪山》等国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