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像一把犁,划过历史的天空,见证人间奇迹。

芒市,为“滇越乘象国”故地,辖区内居住着汉、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30多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居、多文化交融之地,是一颗镶嵌在云贵高原西部、中缅边境的绿色明珠。

作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芒市各族人民奋进不辍、薪火相传,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书写了“黎明之城”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新的时代,新的期盼。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兴边富民和强边固防决策部署,促进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委、市政府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与沿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宜居宜业生态田园示范市、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示范市、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市、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相融合,紧抓4个边境乡镇的8个沿边行政村68个自然村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推动边境村寨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一幅幅“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党建强、边疆稳”的美丽新画卷在68.23公里的边境线上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启新篇

集边疆、山区、民族地区于一体的芒市,基础差、发展慢、短板多曾是限制边境村镇发展的绊脚石。

“基础建设做好了,产业才能发展起来,百姓生活才能好起来。”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芒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曹云对记者说道。

为加强边境村寨基础设施建设,芒市通过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工程质量耐久性、创建农村公路品质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等措施,新增建设道路里程16.1973公里,全市8个沿边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已村村通硬化路;通过实施沿边行政村供水保障工程、水质提升等项目,全市沿边行政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通过不断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及农村网络设施建设,沿边行政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82%,5G网络覆盖率达100%。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产业支撑是关键。“要让产业发展惠及各族群众,并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曹云介绍,芒市按照“统筹安排、注重民生”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带动性强、效益性明显的项目上,实施了边民互市、冷链仓储、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一批促农增收项目;同时,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支农、惠农项目资金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资金进行整合;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纵深推进“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遮放小毕朗米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经营模式,实行‘双绑制’,公司负责统筹,合作社负责实施,制定收购保护价政策。公司与合作社采用订单式农业向农户收购粮食,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发展社员1512户,订单种植面积2万余亩,产品销往昆明、大理、保山、贵州、山东等地。此外,公司还聘请农业专家和有关农业技术能手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致富本领。”遮放小毕朗米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骄傲地介绍。

“口袋鼓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积极主动地融入芒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来。

85后的杨占恩是回乡创业队伍中的一员。2022年,杨占恩在勐戛镇勐戛村创办仟禾(德宏)食品有限公司,如今公司生产的干饵丝已占据芒市70%的市场份额。“以前在外面做销售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家乡政策好,村民们勤劳朴实,我也想回报家乡。”杨占恩说,今年预计在勐戛种植1000亩水稻,种子由公司发放给村民并签订保价协议。

无独有偶,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赛道上,芒市各个边境村寨你追我赶。

在中山乡,因自然条件优渥,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发展出集茶园、坚果基地、咖啡种植基地、烤烟种植基地的产业集群。2022年,中山乡小水井村获得了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的称号;

在芒海镇,3000余亩坚果种植园催生出了坚果初加工厂,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当地群众坚果销售的问题,并带动周边乡镇种植的坚果运到芒海镇坚果初加工厂进行加工。如今,营养美味的坚果已销往临沧、普洱及全国各地;

在遮放镇河边寨谢里村,通过“多条腿”走路,打造形成“生态食材基地——谢里”品牌,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农民心里有了依靠,致富劲头更足了;

勐戛镇杨家场村,探索出一条以“飞地经济”突破资源瓶颈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产权归该村,量化为固定资产入股企业经营,在确保本金保值增值的同时每年至少产生36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从芒丙村的茶叶、吕尹村的烟叶、芒海村的辣椒到邦达村、赖南村的坚果,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芒市谋大局、稳投资、破难题、树品牌,建立了8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些产业在“一村一品”的推动下都呈现出一定规模,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沿边行政村以坚果、茶叶、辣椒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36个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规范性农民合作社为边境地区特色农产品向外输出提供了平台。同时,聚焦“一稳四增”,芒市大力推动边境地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来,申报实施38个产业发展类项目,随着一批批产业项目的落地建成,全市8个沿边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不足5万元提升至现在最高的86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402元,增长6.2%,超过全州平均水平。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芒市依托资源禀赋,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让各族群众捧上“金饭碗”,书写了固边兴边、强村富民的时代答卷。

村寨蝶变美如画

若问芒市是什么颜色?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每一幅画面如同加了一层天然的滤镜、拉了满格的饱和度。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芒市委、市政府想的却是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美一点、更好一点。

山谷间,安全漂亮的民房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下格外醒目;在错落有致的村落中,特色民宿正在打造;国门之畔,边寨人民安居乐业;村头路边的墙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画栩栩如生……

芒海镇赖南村赖南一组共有47户227人,是一个集边境、民族于一体的典型抵边村民小组。看今朝风景如画,谁曾想当初却是泥地破瓦。

“刚嫁到这里时,村里多是土坯房,牛圈猪圈到处是,路旁堆满柴垛……”2011年,傣族姑娘岳相团从芒海小组嫁到赖南一组,回忆当时情景,她笑着“吐槽”。

赖南需要改变!但当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好消息传来时,很多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项目落地之初,部分群众思想保守,大多数群众处于观望状态。“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白天说不通就晚上去,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我们党员一定要冲在前面。”赖南一组党支部书记赵明青在党员大会上给党员打气鼓劲,为最大程度提振群众参与建设的决心,他率先清理自家宅前屋后,收集起家里大大小小的陶罐改造后砌进墙里,既古朴又别致。

家园变花园,赖南一组村民将赵明青家的转变看在眼里,纷纷自发行动,共同开展村寨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化”工程。同时,在党委政府的持续引领助力下,赖南一组现代化边境幸福示范村观景休闲平台、生态停车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等项目纷至沓来,昔日偏僻的边境小寨,在全体党员群众的齐心努力下,成为秀美的边境“红色名片”。

赖南一组的蝶变,正是芒市由点及面、示范引领,一体化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跑起来、冲向前的缩影。

——因地制宜,按户施策。芒市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民而建,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户厕改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科学合理确定政策措施和技术方案,截至目前,芒市沿边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1.08%,全市8个沿边行政村农村垃圾处理率达85.29%,沿边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到75%以上,超额完成了污水治理考核目标。边境线上“环境美”呈现新面貌。

——加大统筹,缩小差距。在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建设,对全市可支配的资金、项目优先用于边境乡镇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工程,先后申报建设村级互助养老院项目2个,4个抵边乡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备;解决沿边行政村4所学校的多功能运动场及远程教育设施短板,乡村教育均衡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劳动技能等培训,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生活好”迈上新台阶。

绿美乡村建设,让边境各族群众居住环境变了样;乡风文明建设,托起边疆各族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

6月至7月,芒市对遮放镇、芒海镇、勐戛镇、中山乡的沿边8个行政村集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培训,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命运相通;9月,芒市在中山乡举行首届幸福边民强边固防运动会,以体育活动提升边境各民族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乡村美如画,村民乐开花。在村容村貌、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芒市一直接力跑好高质量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每一棒”。

边疆稳固共守护

“通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芒市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族群众国家认同感、国民荣誉感和国防责任感大幅提升,‘守边有我,请党放心’‘心向北京、拥护核心’的信念更加坚定。”看着蓝天白云映衬下,高高飘扬在边境村寨的五星红旗,芒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局长王煜丞如是说。

“爱党爱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支持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这样的村规民约在芒市各抵边村寨随处可见。

近年来,芒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制定了三级书记抓建设的工作模式,各级党组织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契机,全力实施“组织强边、和谐稳边、富民兴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的“五边”行动,在坚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下,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局面不断巩固。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的党建工作。”杨家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早珍说,从2021年开始,杨家场村党总支就把每月的10日、12日、17日分别固定为杨家场、蚂蟥沟、老缅城3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每月在党建指导员的指导下,按时组织支部全体党员集中学习、聆听党课、共话发展,或组织开展外出观摩、守边护边等实践活动,在深化“规定动作”内涵的基础上,以丰富多彩的“自选动作”不断拓展主题党日内容外延,让党员参与融入意识更强,基层党组织更加有凝聚力。

党建引领促的是团结,稳的是民心。“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昆明铁路运输分院作为省委组织部确定的河边寨村定点帮扶单位,始终密切配合州、市、镇三级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发挥职能优势,共推芒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河边寨驻村工作队书记张军鸥说,驻村工作队发挥专业优势,为村民提供日常法律服务,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日常法律咨询,沿边地区法治乡村建设不断加强,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边境稳则社会稳,边境安则全局安。芒市牢固树立“为国守门、为国把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大力开展“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开展边境普法强基活动;实施8个沿边行政村“一网两平台”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建设,高标准建成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不断增强边境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托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带动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高标准完成8个沿边行政村“两委”换届选举,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沿边行政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

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设沿边行政村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成8个沿边行政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不断完善沿边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所有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68个自然村室外体育器材实现全覆盖。

辉煌跨越报党恩,感恩奋进新时代。芒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感人故事说不完,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画面数不尽。在走向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芒市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坚守初心、不负使命、强化担当、实干苦干,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芒市新篇章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在芒市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底子薄、发展慢、短板多……芒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困难重重。然而,芒市各族干部群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和担当,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干事活力。

就在不久前,中山乡让各村委会的群众工作能手走上讲台,当起了老师。

“交合作医疗费,有些老人的手机不能使用微信,就到他们家里一家一家地去帮忙,会微信的就在微信里交”“还有我们这里,前年被水淹过一次,大晚上的我们几个村干部爬起来一家一家地叫,这样来疏散群众”……一个个“掏心窝子”的经验分享,正是芒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推进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同舟共济者赢。芒市通过三年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目前全市8个沿边行政村已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市沿边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有了显著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样板成效不断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村示范效应不断凸显,边疆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脚下的路,专于方寸,得以千里;未来的路,唯有行稳,方能致远。“芒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芒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善斌表示,未来,芒市将提高站位、扛实责任,把握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增强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快全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步伐,不断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 吴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芒市民族宗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