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为了高考秉烛夜读,只为一朝能金榜题名。但也有人很另类,竟然故意考0分,只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

云南考生吉剑,就是故意考“0”分的那个人。

寒窗苦读十几年,他为什么要在最关键的那两天,做出这样的选择?

01

1989年,吉剑出生于云南省镇雄县的一户普通家庭。

父母祖辈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也知道,要走出这片贫瘠的大山,唯有依靠读书。

所以,家里经济虽不宽裕,但他们还是会勒紧裤腰带,送孩子们读书。

而在三个孩子中,吉剑是读书最厉害的那一个。于是,父母便把读书的希望,都押在他身上。

吉剑升到高中后,家里已经无力供读三个孩子。为此,哥哥姐姐不得不早早地辍学外出打工。

高中的课程,知识难度增加好几个等级。一向聪明好学的吉剑,对数理化依然得心应手,但唯独英语不行。

150分的英语,他连及格分数都考不到。老师对此也很着急,给了他很多学习建议,吉剑就按照老师给的建议学习。

或许,他天生就对语言没什么天赋,在尝试了许多种学习方法后,英语成绩依然不见起色。

每次模拟考试,看着刺眼的分数,吉剑觉得很挫败。又因为英语成绩总是提不上来,所以他的总体分数也被拖了后腿,排名越来越靠后。

令人沮丧的英语成绩,一次次打击着吉剑的自尊心,也为他后面连接的高考失利埋下了伏笔。

2007年 ,18岁吉剑走进考场,进行人生的第一次高考。

不出意料,成绩出来后,因为英语分数实在太低,他并没有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学。

父母和老师都安慰他再接再厉,重新复读一年。毕竟多了一年的学习经验,他应该会比上一次考得好。

其实,吉剑不愿意复读。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不得不走上这条并不平坦的复读之路。

在复读班,吉剑看到了许多和自己一样高考失败的同学。他们每天天一亮就早早起床背书,晚自习关灯了,还借着走廊上的灯光复习知识。

看着同学们如苦行僧般的学习,吉剑开始怀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样的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尤其是在复读了一年后,自己的英语依然没什么提升,吉剑对高考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但随着高考日子的逼近,可英语成绩始终提不上来,吉剑十分焦虑。

他知道,如果再考,或许还是会和上次一样,与喜欢的高校失之交臂。

苦闷之际,他写了30多篇数学论文,投给自己心仪的高校,希望能够被破格录取。

然而那些高校,一一回绝了他,“我们没有这样的先例,要想进到我们学校读大学,必须走高考这条路。”

又是高考!吉剑愤怒地呐喊。

他觉得,为什么要以高考成绩论人才?为什么要有英语这样的科目?为什么要培养一群只会读书的机器人?

对现状的不满,让吉剑内心越来越失衡。于是,他暗地里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02

2008年6月,吉剑再次走进考场。

考试铃声响起,许多同学纷纷拿笔紧张答卷。只有吉剑不慌不忙地扫了奋笔疾书的考生们一眼,在不该写上名字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大名。

和上一次高考想考个好成绩不同,他一心只想考0分。

他在语文试卷上,大谈当前教育制度的弊端,批评高考选拔的不合理性;在英语试卷上,他直接写了句“我不会英语,只会数学”;而在擅长的数理化考卷上,他故意乱写一通。

两天的高考结束后,吉剑轻松走出考场,他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开始有些担忧起来。

他害怕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害怕他们问自己考得如何。父母倾全家之力供自己上学,如今却干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他无颜回家见父母。

心里惴惴不安之际,吉剑中途提前下车,步行到亲戚家,借了3000元,跑到了省城昆明。

高考成绩出来了。

吉剑本以为自己一定会考个0分,没想到,他的总分数竟然是160分。他很失望,这和自己当初的预想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