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2月7日电题:浙南万人小镇吃上“体育饭”
  ——体育助力共富观察
  新华社记者夏亮
  地处浙闽交界的泰顺县是浙江省最后开通高速公路的两个内陆县之一,“一汪清水,两岸青山”曾是这里发展经济的阻碍。如今体育赋能,山水资源等优势正在为这里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初冬的早晨,飞云湖畔,波光粼粼。在浙江省体育局总牵头,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等单位公益助力下,泰顺首届户外水陆两项挑战赛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户外两项运动爱好者齐聚百丈,在这座浙南山区小镇的绿水青山间享受运动之美。
  百丈镇地处飞云江中上游,20世纪60年代前曾经是泰顺县对外交通的枢纽、是浙闽两省七县的物资吞吐口岸,有“小上海”的美誉。2000年,随着温州市珊溪水库建成蓄水,百丈老镇随之沉入一汪碧水之中。
  百丈新镇落成之后,镇区大多传统产业纷纷关停,失去产业支撑,当地居民或政策移民至温州其他发达地区,或投亲靠友移居外地,镇域内人口不足万人。
  与此同时,由于承担着下游温州的饮水安全重任,养殖业也受到限制。
  面对一汪清水,两岸青山,当地想到了体育这个无污染产业。2012年以来,百丈镇成功引进国家青年赛艇队和辽宁省皮划艇及曲棍球队,建成国家赛艇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辽宁海校冬训基地,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辽宁省冬训基地、浙江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3个旗舰型基地项目落地百丈镇,同时他们还成功申报了国家水上运动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等两个国家级基地。
  作为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始终高度重视山区26县的发展,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举措。2018年,浙江省体育局成为百丈镇的结对挂钩单位。
  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华表示,与泰顺百丈的紧密合作能将体育资源更合理地分配到有需要的地区,并深入了解当地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从而为浙江其他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由于当地的山水资源优渥,省体育局与当地深度打磨山地运动与水上运动项目,通过精品赛事引进、相关设施建设,将百丈打造成时尚运动小镇。” 浙江省体育局经济处处长姜建成说。
  据悉,自结对以来,百丈镇结合当地特色,通过紧紧围绕运动休闲主题,按照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精”、体制“新而活”的要求,全面加快“体育搭台、旅游唱戏、农业帮腔”大融合建设。
  因地制宜的项目帮扶,激活了乡村共富的“因子”。近年来,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国际赛艇训练营、“全体联杯”中国青少年户外运动巡回赛、浙江省第四届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等一系列赛事相继在百丈镇举行。
  借赛事“聚人气”,让更多“好资源”成为“好卖点”,百丈镇党委委员潘建东说:“以农产业为例,百丈四季皆有水果,是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主要种植为杨梅、脐橙。每当‘赛事季’与当地水果‘丰收季’碰撞,随着大批运动员、观赛者及游客的涌入,使当地各类可口水果的销售逐渐走俏,这套‘农体融合’的生意经,为当地农户切实带来不少收入。”
  体育搭台,旅游唱戏,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潮玩”项目、湖畔露营基地等在百丈相继落地。“没想到飞云湖还能这样玩,热闹回来了,风景变好了,口袋也鼓起来了。”村民夏良兵说。
  首届户外水陆两项挑战赛举办期间,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与百丈镇又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结对帮扶协议书。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主任沈斌说,接下来黄龙将继续发挥场馆特长,帮扶做好场馆运营、赛事策划、公益开放等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据了解,自从百丈镇推动“体育+”多产业融合发展以来,当地旅游人次从2013年的1.4万增至2023年的35万,旅游产值也从2013年的700多万元增至2023年的2亿元。做足山水文章,吃上“体育饭”的百丈人也终于尝到了“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的甜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