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一龙

地灵人杰

寻城

凤凰山

屏凤山(平凤山

朴地凤

凤仪书院

何威凤

青龙山

寻城

明代它有“凤献朝阳”之美誉

到了清代作为老安顺城外的八景之一

并作为八景之首

有着“东皋晴眺”的美名

如今小商品市场往黔中大厦方向

原来可是有座与凤之名相关的小山

而从西水关往大梨树

再到今天市西路

也有座像凤凰的山

你知道安顺狮子林在哪里吗?

凤仪书院就坐落于此

作为“人杰之凤”他别号“七癖”

安顺历史上一位奇人

从前这座山上有座庙

如今“青龙山炒饭”

却成为安顺人津津乐道的美食

今日份“寻城记”

我们一起寻找安顺的“五凤一龙”

凤凰山

@李航 摄

明朝万历年间

《贵州通志》所说的“凤献朝阳”

指的就是安顺凤凰山

到了清朝

《安顺府志》里记载的老安顺城外八景

其中“外八景”“头牌”

说的就是“东皋晴眺”凤凰山

据说凤凰山的形状像一只凤凰

主体是凤背、两侧的坡为凤翅

它的脖子向下一直到南水关才昂首挺胸

东林寺的正殿刚好压在凤头上

以上两图@李航 摄

而老以前凤凰山的南面还有一口泉水

所以现在旁边的路才叫“龙泉路”

如今凤凰山周围都是在建楼盘

所以未能拍到全貌

屏凤山

屏凤山也叫“平凤山”

现在已不复存在

以前小商品市场

往黔中大厦方向走

途中会经过一座小山

这座山就是“屏凤山”

它与如今的安运司也相邻

朴地凤

朴地凤如今也不在了

它在的位置就是从西水关

到大梨树再到市西路的这片区域

因为外形也像一只朴地的凤凰

所以才叫“朴地凤”

凤仪书院

▲图源@寻城

凤仪书院于1841年修建

作为老安顺城内的八景之一

有着“文苑秋阴”的美誉

并且凤仪书院

是清末安顺三大书院的“头牌”

其名字来源《尚书•益稷》中一段文字:

“箫韶九成,有凤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当时的凤仪书院所在位置叫“狮子林”

也就是“醒狮路”

因为那时住在这条路的人家

各家院子门口都立的有石狮子而得名

@李航 摄

凤仪书院的“初建人”是当时的知府朱德璲

在清朝道光、同治年间

都属于科举时代安顺学子读书、讲习之所

直到“停科举、改书院、兴学堂”

1906年当时的安顺知府瞿鸿锡

将凤仪书院改设为“学堂”

开创了安顺近现代的教育先河

解放后编为“安顺市第二小学”

现在改名为安顺市凤仪小学”

何威凤

何威凤画作《凤》

以上“四凤”为地灵

而剩下这“一凤”是人杰何威凤

以凤为名、以凤作诗、以凤为画

当时的他和北方的画家杨龙友

被当过同治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

誉为“南凤北龙”

何威凤生于1853年别号“七癖”

清末安顺全国知名的诗书画大家

也是安顺历史上一位奇人

他小时候拜郭石农为师

长大后又获凤仪书院主讲周之冕的赏识

并将女儿许配给他

因为仕途不顺

晚年的何威凤定居在安顺

还经常和老师郭石农游走清泰庵、静乐庵

一起吃饭聊天品茗、吟诗作画

静乐庵@蒋旭英 摄

因为何威凤特别喜欢吃洋芋

所以他的书斋叫“啖芋轩”

“七癖”说的就是他的爱好

琴、棋、书、画、诗、酒、花

《续修安顺府志》

还记载有《何威凤传》

青龙山

青龙山汪公庙@蒋旭英 摄

青龙山就在如今宋官巷的旁边

老以前这座山最出名的建筑

就是汪公庙

汪公庙是屯堡文化与江淮文化

一脉相承的重要标志

如今的青龙山和汪公庙

也不复存在

以上三图@李航 摄

现在每每提到“青龙山”

大家最先想起的便是“青龙山炒饭”

而青龙山这条小巷

也汇聚了安顺众多美食

今日“寻城记”到这里结束

我们下周再继续寻城

也欢迎大家提供“寻城素材”~

声明

编辑、排版、撰写@李航

以上未署名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