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刚刚与李同光关系缓和,就看到了他抱着任如意。

她好奇任如意的身份,一路跟踪,被任如意打晕后甩给了李同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同光的母亲是安国的清宁长公主。

当年,她在逃亡途中委身梧国乐工,回到安国后生下了李同光。

清宁长公主体弱,她把李同光托付给昭节皇后,自己则一直狠心不见李同光。

在清宁长公主看来,自己越是待李同光狠,临终前才越有可能求安帝给李同光一个前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清宁长公主的一片苦心至死没有得到李同光的理解,相反,长期缺少母爱让李同光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生母亲由不得李同光选,昭节皇后有自己的儿子要管,真正让李同光觉得温暖的是任如意,因为这个师父是他自己认下的,任如意也只有他一个徒弟。

李同光跟了任如意五年,直到任如意接了任务要走,李同光再次感受到了被抛弃的痛苦。

清宁长公主去世那日,任如意晋升左使。她不顾伤势赶回去见李同光,但李同光躲在街角,不愿与任如意见面。

六年后,李同光与任如意重逢,他说得最多的是自己不能没有任如意,求任如意不要离开他。

李同光一直强调自己的需求,却不像宁远舟一样总是站在任如意的角度替她考虑,想想任如意需要什么。

出于对自幼得不到母爱的补偿,李同光在少年时期对任如意萌发了好感,但那并不是爱,只是占有欲的一种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年的时间,李同光从小小的骑尉做起,成了风头一时无两的长庆侯,但他的处境并不好。

安帝防着他,所谓的提拔重用都是为了把他拘在京城,而且李同光因父亲位卑而一直为两位皇子所不喜,将来无论是谁登上帝位,李同光都会如坐针毡。

任如意从二皇子府出来,李同光抱着她不撒手,为了问出昭节皇后的死因,任如意叫了李同光的小名。

李同光欣喜若狂,嘴上说自己爱任如意,对她的心思是男人对女人的心思。

任如意说自己可以留在他身边,条件是李同光辞去官职、放弃国姓、悔婚初月,李同光一条都做不到。

无论是勾搭初贵妃还是迎娶初月,李同光的动机都是觊觎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国有三个皇子,大皇子已婚,三皇子年幼,初月一直以为自己要嫁的是二皇子。

初月是沙西部的小姐,自幼喜欢舞刀弄枪。她不服自己的父亲初国公默认儿子是继承人,成天和大哥较劲。

论弓马,初月略胜一筹,初国公也因为疼爱女儿,破例让初月管着沙西部的骑奴,但初月不得不嫁人。

且不说这桩婚姻是安帝出于平衡各方势力的需要而强赐的,就是初月的哥哥也容不下这么一个想当族长的妹妹。

李同光更是说得直白:

“我今日对你客客气气,你就最好不要不识抬举。就算你我互相厌恶,也不妨碍生儿育女。”

当得知未婚夫是面首之子李同光时,初月宁死不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同光要做皇上,首先得有自己的势力。

他拿出五百部曲换初月找安帝讨一个州县训练骑奴,实际上是借助初国公的势力割据一方。

不仅如此,李同光还诱惑初月,说等到了外州,初月可离府别居,自己不但不干涉她的自由,还会给她每年三千两金作为花销,甚至连面首都可以帮她挑选。

为了表示诚意,李同光约初月在马场见面,故意把彩头让给了初月。

初月的堂兄曾在信里污蔑李同光靠抢部下的战功升官发财,初月再问时,堂兄承认自己是听人瞎说的。

初月从一开始就看不上李同光,后来因为赐婚和合作才向李同光求和,两人好好相处过一段时间。

但当她看到李同光抱着任如意时,大受打击的初月才知道自己会错了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月和李同光吵了一架,躲进一家酒楼喝酒。于十三为了营救梧帝,去永安塔踩点被朱衣卫发现,情急之下闪身进入了初月的雅间。

雅间里没点灯,于十三迅速脱下夜行衣,就着月光喝起酒来。

他忽觉不对劲,才看见房里还有震惊的初月。

于十三和宁远舟一样是间客。

任如意想要和宁远舟有个孩子,宁远舟知道自己的职业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一开始是拒绝的。

于十三也是如此,他对泼辣又处在情伤中的初月一见钟情,但又知道营救梧帝是九死一生的差事,他不愿死时牵肠挂肚,于是选择了离开。

酒楼里,安国的县主初月和敌国的间客于十三度过了看似荒唐的一夜,初月终于明白,自己会吃醋生气,并不是因为喜欢李同光,而是她的骄傲不容许她低嫁的对象压根不爱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十三爱初月,但自问两人不可能,于是教了初月哄男人的方法,希望她能在婚姻里过得幸福一些。

任如意杀了大皇子,朱衣卫先查到了初月。

初月照着于十三教的去找了李同光,告诉他朱衣卫问她时,她说没有见过任如意。

看见李同光明显软化的态度,初月觉得没劲,她脑子里浮现的都是于十三的样子。

有安帝的赐婚在,初月无法退婚,但她已经明白没有必要把感情浪费在李同光身上,于是开开心心地接受了形婚,条件是事成后,李同光许她拥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月与李同光是标准的政治联姻,在皇帝赐婚和家族利益的双重束缚下,初月没有拒绝的权力。

她爱于十三,却注定只能是李同光的妻子。

但是,初月没有因此怨天尤人,通过与李同光讨价还价,她做到了在形婚里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说过:“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通过初月对婚姻的态度的一系列转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在困境里的挣扎和自洽,同时也提醒我们,当爱情无法强求时,事业才是女人最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