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宣布,将在香港科技园设立国际总部,成立宁德时代香港科技创新研发中心。要知道,宁德时代落户香港不是偶然,从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为国际创新及科技(创科)中心,到港府去年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今年的施政报告上,政策又不断加码,资金、土地不断投入,港府走“南金融,北创科”这条路的决心,九头牛都拉不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科学园(香港科技园公司管理)

港府“三顾茅庐”促成宁德时代来港

在港府去年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提到,为了实现新型工业化,引进龙头企业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国际化科研企业越来越多,自然会形成聚集效应,最终形成像“硅谷”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可以说,宁德时代是香港梦寐以求的龙头企业。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龙头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目前在A股上市,是全球唯一市场占有率达三成多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根据公司官网,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动力电池系统使用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技术,可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产品不仅供应内地厂商,也向美国电动汽车巨企特斯拉等供货。

在今天宁德时代今日(7日)与科技园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的仪式上,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首先致辞,他代表特区政府欢迎宁德时代来港成立境外总部,并指今届政府努力吸引企业落户香港,积极推动创科产业发展,过去一年取得成积,逾30间企业准备落户香港,陈茂波说这些企业不单是自己来,它们上中下游的伙伴,也一起带过来香港。陈茂波透露,宁德时代在港开设境外总部及科研基地,未来投资将达10多亿元,聘请500人以上,赞扬“肯定是一个好投资。”据了解,宁德时代落户香港科学园,将研发新能源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香港新能源技术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相关技术发展。配合科技园配套,宁德时代将与科技园联手,加快香港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香港发展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和金融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十二月七日)在香港科技园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上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十二月七日)出席香港科技园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图示(后排左起)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主任容伟雄、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陈茂波、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博士及其他嘉宾见证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前排左)和宁德时代首席投资官王红波(前排右)签署合作备忘录。

在签约仪式上,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特首李家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他本身都分别与宁德时代高层商讨,认为都算是“三顾茅庐”。此次港府成功与宁德时代签约,按规划是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重要一步,算是港府的一大政绩。

宁德时代也有自己的困难

事实上,宁德时代也在面临自己的风波。从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然,第三季度宁德时代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个数,且环比双双下滑。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宁德时代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降。在二级市场,宁德时代股价曾于2021年12月3日最高价达到382元/股,现在只有161.65元,已经彻底腰斩。而论市值,宁德时代最高市值一度突破1.58万亿。如今仅有7000亿左右,同样“惨不忍睹”。究其原因,除了市场整体不景气之外,更要归结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车企与电池企业矛盾日益增长,对宁德的依赖度降低。车企纷纷加大对电池的自主开发力度,小鹏、广汽、蔚来、理想都在近两年增加了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广汽埃安在 2022 年底开建动力电池工厂。更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以其规模化效应很有可能在电池领域反超宁德。

善用香港资源促进互惠共赢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表示,香港是国际著名的商业枢纽,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今届政府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是香港的优势。曾毓群指,一直关注香港发展,并对香港发展具有信心,即使有很多挑战,香港金融体制却一直增长。他提到,宁德时代现有1.8万名科技人员,持有的专利每年在增加,接下来会再加大研发力度,香港将会专注于研发及营运专利,并会利用香港讯息自由流通,做好在香港成立的全球总部,令宁德时代在国际市场有更好发展。

与宁德时代签约的香港科技园公司,管理着香港科学园、大埔创新园、将军澳创新园、元朗创新园、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等配套设施园区,可以充分利用深圳、香港的人才、资金资源,协助宁德时代开发内外市场,更有利于“宁王”的“出海”计划。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他今天是带激动心情来参与仪式,感谢宁德时代选择香港作为国际总部,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投下信心一票,并感谢现届政府及各部门的努力与合作,吸引到宁德时代在港发展。他又提到吸引到的龙头企业增至30间,但仍未完成KPI,未来要继续相关工作。

(文|本刊记者 张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