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浙江大学当选的两院院士有 2 人,简介分别是:

包刚 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包刚,男,1964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筹学会首届会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首届会士,美国数学学会会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包刚长期致力于偏微分方程反问题的数学理论、算法及应用研究。

人物经历

1964年6月,包刚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1985年,获得吉林大学数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0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1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1年1月—1992年8月,担任莱斯大学研究助理。

1992年9月—1994年8月,担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IMA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IMA)。

1994年8月-—1997年8月,担任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

1997年8月-—1999年8月,担任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

1999年8月—2014年9月,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

2006年3月—2014年7月,创建密歇根州立大学密歇根工业与应用数学中心(MCIAM)并任主任。

2010年1月,被浙江大学聘为数学系讲座教授。

2010年1月—2020年5月,担任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2016年,当选为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SIAM Fellow)。

2018年,当选浙江省特级专家。

2019年,进入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20年,当选为美国数学学会会士(AMS Fellow),同年当选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首届会士(CSIAM Fellow)。

2020年3月—2022年6月,担任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21年6月,被任命为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

2022年,当选为中国运筹学会首届会士,6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

2023年,进入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包刚的研究集中在波动方程反问题,他的工作成果克服了波动方程反问题的非线性性、不适定性及模型的不确定性等难题,获得了速度场含焦散线的波动方程反介质问题的稳定性,建立了多频、随机反源问题的适定性理论及计算框架,发展了超分辨率成像反界面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突破了国际学术前沿理论难题。

科研项目

包刚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和集成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等基金项目,他在在1995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30多个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包括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海军研究院,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资助项目。

人物评价

包刚是偏微分方程反问题以及应用于光学的波传播问题的国际领军人物之一,他为相关探测技术作出数学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包刚教授始终将个人的发展与学科的发展,与祖国的建设紧紧相连。(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评)

包刚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拥有广泛的学术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评)

王建安

王建安,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浙江杭州人,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内科学会会士,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王建安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疑难疾病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

人物经历

1961年11月,王建安出生。

1983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983年8月至1993年11月,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1985年8月至1989年10月,在浙江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1年10月至1992年10月,在香港大学医学院附属玛丽医院做访问学者。

1993年4月至1993年10月,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心脏中心做访问学者。

1993年11月至2005年7月,历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历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8月至200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

2009年7月至2020年5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心脏中心主任。

2020年6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播报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王建安致力于心血管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同时围绕临床关键问题潜心开展从基础、转化到临床的系统性研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等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中国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国内领先开展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脉支架植入术,发现该技术能准确判断心肌缺血的存在,并且能定位至具体的部位,科学指导支架植入。并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通过对732例患者随访3年,发现与冠脉造影相比,血流储备分数评估不仅减少支架使用率,还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心绞痛再住院率。他在全中国多地推广该技术,提高了中国冠脉支架治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王建安在中国国内领先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夹闭术二项高难度介入手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王建安发现术中房间隔穿刺的位置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他改进手术方式,创造性采用三维超声精确导引房间隔穿刺术,提高手术成功率达100%,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提高。

主要科研成就:

1.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和瓣膜修复器械。

2.创新“基于瓣上结构选择瓣膜”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理论和方案(杭州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

3.提出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重建的重要理论,包括低氧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提高心脏功能的理论和方案、发现重要的旁分泌物质和分子机制。

4.在重建心脏功能领域开展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

5.牵头开展大样本、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FLAVOUR),创建冠脉功能学决策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的介入方案。

人物评价

王建安是中国国内最有经验、技术最全面的介入医生之一。(《钱江晚报》评)

王建安是中国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临床专家、医学研究者和教育者。(中国心脑血管病网评)

王建安更大的贡献在于积极探索医学产学研合作,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进步,实现了众多突破,如用一种特殊“胶水”修复心壁,给心脏装“降落伞”挽救心衰患者等等。(浙江在线评)

王建安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开展先进技术、推广基本技术、临床转化研究等领域作出了显著的成绩。王建安为推动浙江省乃至全中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浙江大学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王建安用他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努力,生动地诠释了为师之道。为良医,他时刻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誓言;为良师,他一路播撒下桃李满园的希望。(《浙江大学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