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努力减碳,但减少只有碳排放,已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只能靠植物、珊瑚固碳慢慢减少,要让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只是减碳不够快,最好加速移除大气二氧化碳,这就产生碳捕捉后碳存储想法。最初这种想法视为天方夜谭,如今有不少创业公司尝试,只是也发生路线之争。

这路线之争刚好体现于美国两个相邻州:德州、路易斯安那州两个碳捕捉计划。

德州推动计划的是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正兴建巨大设施,预计每年自大气吸收50万吨二氧化碳,耗资数亿美元,资助者包括投资公司贝莱德等。

路易斯安那州由瑞士碳捕捉创业公司Climeworks等一众企业组成联盟,兴建较小设施,每年移除100万吨二氧化碳,主要资金来自美国政府补助。

许多人质疑直接空气捕捉(direct air capture,DAC)可行性,因燃烧化石燃料之所以经济可行,就是产生二氧化碳可直接排走没有太多额外成本,若还要把二氧化碳捉回来,不论任何方法都导致燃烧产生能量,要扣掉捕捉二氧化碳能量,捕捉能源效率若不佳,结果可能变成负数,造成整个经济体反而增加更多碳排放,经济面就是捕捉成本高,会发生重大亏损。

若非得碳捕捉,合理想法是在燃烧完排气口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时捕捉,这样效率最高,捕捉成本相对低,也就是说捕捉耗用能源也较低。要在二氧化碳已散入大气才空气捕捉,理论效率相当低,成本也会激增,这是以前空气捕捉不太热门的原因。

碳捕捉主要问题是成本过高

如今空气捕捉从备受质疑到有实际计划,可说跨出一大步,但两邻州计划背后想法、发展路线,可说南辕北辙。

德州东方石油计划其实思考石油业可持续发展,石油业多排碳?那就从大气捕捉碳回来,这样可“洗绿”石油,让社会更愿意接受石油,而捕捉二氧化碳,石油业早有以二氧化碳注入油田加压以提升老旧油田石油产量的办法,可说是一举两得。

但真正绿色能源运动人士反对这方法,只是延长排碳产业寿命,延缓绿色能源发展,且如果用二氧化碳挖出更多石油,烧出的二氧化碳比捕捉存储的还多,也没有减到碳啊!Climeworks计划则将二氧化碳直接存储,能源使用绿色能源,就没有增加碳排放,问题是如果碳捕捉能源效率不佳,这些绿色能源拿去给别的经济活动使用取代非绿色能源,减少碳排还更多。

碳捕捉主要问题就是成本过高,直接空气捕捉成本每吨二氧化碳达600-1,000美元,成本主要来自耗费能源,为了节能减碳消耗更多能源,是碳捕捉受质疑的主因,不过虽然质疑者眼中两者一样不切实际,但碳捕捉两路线也泾渭分明,中东油国大多支持碳捕捉就能继续使用石油,激进减碳人士则强烈反对,主张碳捕捉不可用以合理化石油产业。

从双方规模差距,或许可看出若碳捕捉能上轨道,哪方能胜出,东方石油认为,碳捕捉可延长石油产业60-80年寿命,不只捕捉二氧化碳可直接增产,更是整个产业的生死存亡之争,为了续命,多花一点钱也在所不惜。

若不为石油产业所用,纯粹能耗,又没有商业模式,这些二氧化碳也不能增产石油,还要耗费成本想办法存储且确保不能泄露,如此唯一资金来源就只有出售碳权与政府补助,问题是,出售碳权也只是抵消排碳产业碳排放,那与石油产业拿来“洗油”又有何不同?依赖政府补助,又有哪个政府愿意负担如此庞大支出?

国际能源局认为,若要在2050年达全球减碳目标,碳捕捉需达每年10亿吨,若以每吨成本600美元计算,将达6千亿美元,相较美国最新年度政府总预算安排6.8兆美元,也就是一年要用掉美国总预算8.8%。

目前全球约有上百个直接空气捕捉计划进行中,进度与财务状况都不明朗,较成熟的直接于排气口捕捉存储,全球约41处已商转,总计每年可捕捉存储4,900万吨二氧化碳,约等于全球能源及产业产生碳排放总量千分之一。大部分捕捉二氧化碳都给了石油产业提升产能,或合成“绿”乙醇。

目前碳捕捉与碳存储还是与石油产业挂钩较有发展性,但激进环保主义者如Climeworks首席执行官全力反对,表示若碳捕捉存储是挖出更多石油,那只是侵占绿色能源市场潜力。路线之争谁是谁非,最终也只能交给市场断生死了。

(首图来源: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