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临近年末,沪指再度陷入3000点拉锯战中。

12月7日,沪指探底回升微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09%,报2966.21点。2天前,沪指跌破3000点大关,而上次跌破该关口是在10月20日,直到7日后重返3000点,未料时隔一个半月就再次失守。

“大盘再次跌破3000点指数关口,让很多投资者感觉到很担忧。在过去16年的时间,大盘已经52次跌破了3000点,但是无一例外,每一次都重新站上了3000点。现在第53次跌破了3000点,市场能否重新站上3000点,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说,3000点不破不立,下一轮牛市不会等待太久。

在沪指跌破3000点之际,迎来利好政策。12月6日,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起草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个重要变化是,《征求意见稿》提出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类、股权类资产的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与30%。相比此前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类、股权类资产的比例不得高于40%,新规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灵活度,有利于持续支持资本市场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这或将吸引逾千亿社保基金中长期资本入市,有望给A股指数企稳带来更强的支撑。

“将推出更多务实举措,包括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12月5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提出。

同一天,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在2024年度资本市场投资峰会上表示,2024年A股有望呈现小牛市,未来将进入熊牛转换期,明年至少有两大因素改善:一是全球宏观流动性明显改善,二是国内稳增长力度增强。这将推动A股盈利正增长,估值修复。

失守3000点AB面

作为A股一个重要的指数关口,沪指3000点每次失守都备受市场各方关注。

从2008年4月22日沪指盘中首次跌破3000点起,这10多年以来已53次跌破该指数关口,2023年已跌破两次,每次市场都会进行一场“3000点保卫战”。

10月20日,沪指失守3000点关口,经过一周的拉锯战,沪指重回3000点。从10月下旬开始,受益于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A股连续4周反弹。只不过,投资者信心修复并非一蹴而就,近期再次出现波动,沪指在12月5日再度失守3000点。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这次市场再破3000点,是由多方因素导致的。进入四季度以来,实体经济的一些数据与市场预期还是有点距离,包括PMI指数等比预期弱,重回收缩区间,所以大家对实体经济能否较快进入到明显的扩张阶段有所担忧,导致最近蓝筹股等表现比较弱。

“加上临近年终,投资者心态比较谨慎,有些资金希望年底之前能够退出,叠加了抛压。”桂浩明说。

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家可能对明年经济起色的预期不够强,因此对股市信心不大,加上外资在持续流出,以及一些基金、散户在底部减仓,导致沪指跌破3000点。

“我们最近也在跟各个投资者、各个政策研究机构做了充分交流和沟通,可以看到现在的估值、整体流动性都处于市场低估状态,但过度的悲观情绪仍在市场。”12月7日,瑞银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王咏辉在媒体沟通会上对时代周报等媒体表示。

华夏基金认为,A股近期走势再度偏弱,从宏观因素来看,地产链相关行业基本面尚未企稳,短期边际改善后又再度回落,引发部分担忧。此外,随着市场回调,部分绝对收益产品达到警戒线及止损线,控制回撤而引发止损压力,或是部分抛压来源。

沪指这次失守3000点,穆迪的评级报告亦或是导火索之一。

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当天,沪指跌破3000点。桂浩明认为,穆迪调低评级会给投资者产生一定的冲击。

“穆迪作出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决定,对此,我们感到失望。”12月5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的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尤其是三季度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杨德龙看来,从经济面、政策面来看,其实现在也基本到了拐点,经济最差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现在已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而政策上已经出现了拐点。监管层这段时间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当然,资本市场的改革对市场是中长期的影响,要想彻底扭转投资者的悲观预期,要在经济面上放大招来扭转投资者对于经济层面的预期。

长期资金入市进行时

沪指一个半月内两度失守3000点,引入中长期资金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不过,总体上看,中长期资金不足仍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

2023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罕见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证监会在8月下旬表示,下一步,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共同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进资本市场与中长期资金良性互动。

利好政策接踵而至。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降低了对负债久期长的保险品种偿付能力要求,同时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公募REITs的风险因子,提升保险资金大盘蓝筹股、科技股配置积极性。

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实施3年长周期考核,引导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11月29日,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双方将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该私募基金公司将聚焦二级市场并长期投资优质上市公司。

如今,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管理费率和投资监管比例等方面亦将迎来优化调整。《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社保基金的直接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符合条件的直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优先股、经批准的股票指数投资与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社保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投资行为的调整将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尤其是作为国内最大的中长期资金来源,本次征求意见稿调整优化了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比例限制,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根据过往社保基金会计报表,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中一半为权益类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为权益类投资推算,股票与股权投资仍有较大的增量资金空间。

“结合目前A股市场表现看,近日沪指失守3000点关口,主要股指出现下调,社保基金有低位加仓优质股票的机会。”在杨德龙看来,对市场而言,社保基金投入股市也将有利于改变市场大幅下跌的走势。社保基金属于长期资金,增加社保基金入市的资金量,也有利于推动A股市场更加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

实际上,四季度以来,上市公司、中央汇金、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各类资金出手,增量资金正在陆续入市,支持资本市场。10月11日,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10月23日,中央汇金买入ETF产品,并表示将在未来继续增持。12月1日,中国国新发布公告称,旗下国新投资当日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

从短期来看,部分市场人士对长期资金入市持谨慎态度。桂浩明表示,最近国有资本接连进入股市,并表态持续增持,但目前并没有更多信息披露出来,其利好作用还不是特别受市场看重;而社保基金入市比较慎重,目前对市场影响也比较有限,“监管层正在推出各项政策,但是真正反映到市场还需要时间。”

“7月份以来,国家政策持续发力,虽然并没有那种大干快上的力度,但也是不温不火,在持续地增加整个市场的信心。”张可兴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跟每次股市的底部都比较相似,利好政策在持续发力,相信会持续到让市场企稳上涨,只不过可能不会那么快见效,还需要等待和忍耐。

A股明年何以熊转牛?

在沪指跌破3000点之际,市场普遍认为政策底已经确定,市场底还需要反复磨底确认,A股后续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应该不大。各大机构亦开始展望2024年A股走势,有机构喊出明年A股将进入熊牛转换期。

“在3000点附近建议大家不要做空,反而要做多,优质的股票或者是基金,从估值上来看,3000点属于A股市场的历史大底区域,很多公司的估值已经相当于历史上几次大底区域的位置。”杨德龙表示,每次投资者不愿意入场的时候,大致就是历史大底的位置,屡试不爽。

中金公司表示,展望2024年,虽需应对内外部一些中长期问题的显化,但考虑我国政策空间大、根基牢、发展潜力够、较多领域在全球具备竞争优势,对后市表现不必悲观,市场机会大于风险,重视阶段性及结构性配置。

“最艰难的时刻或已过去,是时候转向乐观了。”瑞银在近日发布的《2024-2025年全球宏观策略展望》报告中指出,当前,沪深30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接近于2016年、2018年和2022年的低点。

瑞银表示,考虑到领先经济指标已有触底反弹迹象,且宏观政策宽松持续加码,这一低估值水平并不合理。同时,预计营收增速回升与下游行业利润率改善,将带动A股沪深300指数的每股盈利增速从2023年的3%提升至2024年的8%。预计疫情后消费的进一步复苏、更为显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北向资金的回归,将推动A股市场。

王咏辉表示,展望明年,市场信心会逐渐恢复,外资投资者也会逐步回到中国市场,这是瑞银一个比较好的判断。从全球角度看,今年国外市场不错,但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富国基金星投顾发布的《2024年A股市场策略与展望》显示,从2023过渡到2024,三大A股核心驱动将显著改变。首先,盈利筑底反弹,逐渐走向低幅度修复通道;其次,中美货币政策有望走向共振,流动性维持宽松格局;第三,由于政策定力与张力并举,美债、美元对A股的影响有望逆转,风险偏好有望迎来积极改善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