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乾宁元年,对于李克用和朱温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这一年双方是攻守易主。朱温终于扭转了对李克用的被动局面。李克用的沙陀军纵横天下,怎么会让朱温占了上风呢?李克用的转折点,主要在于李存孝之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存孝死后,李克用一连十多天不理军务,情绪上产生了极大的波动。最关键的是,他的这种不稳定情绪,最终致使他自毁羽翼,使自己的实力受到了损耗。比如说大将薛阿檀因为与李存孝关系密切,在李存孝死后,担心受到牵连。他看到李克用情绪失控后自杀身亡。又比如乾宁元年八月,时任昭义节度使的康君立到晋阳拜见李克用。本来李克勇十分高兴,设宴为其接风洗尘。可是李克用在席间忽然想起死去的李存孝,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康君立因为与李存信关系较好,便出言劝慰李克用,说李存孝之死是罪有应得。没想到李克用听完之后勃然大怒,抽出宝剑向康君立砍去。康君立被砍成重伤。李克用却不让人为他医治。过了几天之后,李克用觉得如此对待康君立有些过分,便下令将他放出来。可是这时康君立已经死去了。

对于李克用而言,接连失去几员大将使本镇的实力大为受损。自此之后,李克用更是无力再与身在汴州的朱温对抗。这反而让朱全忠渔翁得利,成为藩镇中最为强大的一支。“自此,朱全忠独盛也”。于是朱全忠把目光投向了整个天下。

那么此时的天下大势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处在第一集团的藩镇格局情况。宣武节度使是汴梁的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是晋阳李克用,河中节度使是蒲州王重盈,武宁节度使是徐州时傅,天平节度使是郓州朱瑄,凤翔节度使是凤翔李茂贞,魏博节度使是魏州罗弘信,卢龙节度使是幽州刘仁恭,淮南节度使是扬州杨行密。这是第一集团。而像昭义、义成、忠武、河阳、成德、义武的节度使只能算是第二集团。他们的存在,仅仅是充当大哥们的马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以朱温的宣武军辖区为基点,将藩镇分为四个方位。宣武以北为河东、昭义、魏博、卢龙、成德;宣武以西为河阳、河中、凤翔、邠阳;宣武以南为忠武、淮南、荆南、岭南;宣武以东为武宁、天平、泰宁、平卢。那天下这么大,肥肉这么多,该从哪里开始下嘴呢?

朱温经过再三衡量,运用科学的系统分析加逻辑推理方法,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北方的藩镇太强。昭义之战已然证明与李克用硬碰硬实在是不明智。虽然李克用还没从损失李存孝的悲痛之中缓过来,暂时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势力向北扩展。结论二:西方的藩镇太远。河中目前不要想。像凤翔、邠阳等地,还在长安以西。总不能没有任何理由越过长安向西出兵。这样容易招惹皇帝注目。结论三:南方的藩镇太烂了。秦宗权的忠武军辖区已经被自己吞并了。南方藩镇之中,也就是什么淮南江浙地区有些油水。而从荆南鄂越江西一直到岭南地盘都是一望无尽的,资源却是一点没有。那时的南方可不像现在这么繁盛,打下来也没什么大用。结论四:东方的藩镇既容易对付,又能捞到很多油水。加上东方的藩镇远离李克用的地盘。没有特殊情况,李克用应该不怎么会插手。何况东边的藩镇都和自己有些小过节,正好新仇旧恨一起算。

朱温把第一个目标定在时任武宁节度使的时傅身上。朱温和时傅之前真有些过节。当年时傅一直想监领淮南。毕竟自己的地盘离淮南更近,没想到临门却被朱温插了一脚,率先派心服李璠担任了淮南留后。时傅觉得朱温竟敢越过自己抢地盘,即使是兼并也得讲原则的。朱温明显不守江湖规矩,不按套路出牌。

朱温出于礼节,向时傅借道。时傅表示拒绝。那怎么可能便宜了你。时傅偏偏不让朱温过去。他命令部下在泗州袭击了准备出任淮南留后的李璠。李璠一行人几乎是全部丧命,只身逃回了汴梁。淮南算是去不成了。朱温和时傅的仇恨就此结下。这一次朱温忍了。

文德元年,朱温派大将朱珍领兵五千护送楚州刺史刘瓒上任。路途还是要经过时傅的地盘。时傅再一次派人在路上拦截。朱温上回吃了亏,这回可就有所防备了。为了保证让刘瓒安全到达楚州,与他随行的是大将朱珍和五千精兵。只是时傅不清楚敌情,更不清楚朱珍的脾气。朱珍看有人拦截,直接要灭了时傅。对付时傅及其手下的弱兵,朱珍根本费不了多大力气。此时时傅不但拦截计划落空,还被朱珍的给攻下了沛县和藤县,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朱温已经定下了向东发展的战略规划。武宁作为东面一方大镇,徐州又是连接四方的重要的交通枢纽。朱温对时傅的地盘可谓垂涎三尺。诸侯之战就从时傅这里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