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

1988年生于广东深圳,现生活和工作于深圳。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2015年硕士毕业于意大利威尼斯美术学院绘画系。林山将她日常所见的植物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在画面上,来表达人的情欲和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调皮生动的造型将观看者引入幻境,此境中有她营造的松弛和轻盈。她所画的大部分植物是被人圈养的,试图将画面前景的绿化带植物或盆栽植物回植到后景的野外中去,但这种向往的野性最终受到多年沉积在意识和身体里的规训所羁绊。

艺术家林山生活工作在深圳,这座花园城市路边有着大片大片的行道树,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的日常景象成为了林山近期创作的最初灵感。 此次,她在北京的首个个展《摇曳》于拾萬空间(北京)如火如荼地展出,将持续至12月17日。

诚如与展览同名的那幅作品所展现的,一棵榕树的枝条随风飘荡,自由自在,悠然美好,仿佛诉说着某种情愫。 这种植物拟人化的处理让林山的作品有着大量令人玩味的细节。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在林山的作品中形成互动,观众从每幅作品中亦能窥视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人生体验,这也是每一幅作品的妙趣所在。

摇曳 铝板油画 40×30cm 2023 林山

生活的素材都是

创作的材料库

最近,林山位于深圳的工作室装修完成,这个新的空间是西向,有一面全是窗。窗外每天都可以看到美丽的晚霞,与此同时,强烈的西晒总会带来些许苦恼。但林山自我安慰说:“西晒虽然让我很不舒服,但如果是用美丽的晚霞完成的交换,其实也还挺好的。因为,(晚霞的)那种天色总是能让我得到治愈。”

巧妙的是,正是这些不断变换的天空色彩给了林山创作的灵感。她会先借鉴天空的颜色定出基本色调,逐渐演变出丰富而自由的画面 。“在创作过程中,我会带入自己生活中的观察和生命体验。有时候是阅读的场景,有时候是社交网络场景,其实这些素材都是我的材料库。当我需要去想象的时候,它就会冒出来。”

整个展览的系列作品,最初是从窗 外的行道树开始的。“深圳这座城市里植物特别多,之前在疫情时期,人们都在家中,这好像给了植物更为自由的成长机会。当时,我几乎每天都在窗户那里看下面的树。尤其到了夜晚,行道树上还会挂着彩灯,让我想到舞台上的舞者,或是佩戴珠宝饰品的女孩子。从这开始,我的画面慢慢出现拟人元素,延展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如同《蝴蝶与马蹄莲之二》这幅作品,画面居中位置有一个类似于“点赞”手势的树叶,拇指处还落有一只蝴蝶。这个手势正是来源于社交媒体中的点赞功能。“ 我发现,我们如今的生活几乎沉浸在社交媒体中,而这个点赞功能就像是现代社会的社交货币。这个点赞某种程度上帮助了很多社恐人士免于社交障碍,又可以表达一种善意。但另一方面,这也会降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深度,让亲密关系变得表层化。

而这幅作品的异形框会令林山觉得像是一个游戏,画框外轮廓与观看者、画面元素的关系,令她沉浸其中,创作的过程则是更为有趣。

蝴蝶与马蹄莲之二 铝板油画 69×79cm 2023 林山

林山不仅擅于通过使用绘画中的元素传达她的生命体验,她也在试图通过空间建构进行表述。 走进拾萬空间展览现场,你会被主展厅的一面墙壁吸引。这面墙壁的顶部有着类似于屋顶的形状,两侧有楼梯,像是一个小舞台,又像是一个小教堂。

“我构想的展厅是明亮干净的,作品挂在墙上,不做多余的搭建。面对那面墙,会让我想起以前在意大利读书时,身处教堂的感觉。所以,当时我就决定要把《甜蜜的猎捕》这幅画居中挂在上面,通过观者的移动、前行,这幅画又产生不同的观看视角。”

甜蜜的猎捕 布面油画 170×150cm 2023 林山

林山擅于将自己带入观看者视角,想象观看者跟整个画面的尺度关系 ,“如果是小幅作品,观看者与画的距离是很近的,画跟观看者会有一种更亲密的感觉。大幅的作品相对更自由,你可以抽离、远看,也可以凑近、细看,远近(观看)会有不同的层次感,我也希望作品本身能够有不同的层次。”

作为80后,林山的生活经验让她深切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她一直与自己所处之地相关联,试图以观察者的角度,对“林山”(自我)和“山林”(周遭)进行思索。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所有的创作都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所以,让观众在看画时,时时有新的寻见,也成为如她那般的观察者。

马蹄莲之舞之四 铝板油画 77×70cm 2023 林山

Q-北京青年周刊

A-林山

Q 在意大利读书期间,国外的艺术氛围会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

A 意大利威尼斯美术学院的整个创作气氛是很自由的。我们班的创作条件也非常好,可以自由使用较大的工作室,教授和我们经常一块儿讨论、交流,也有机会与专业学习雕塑、版画等各个系的同学们一起上课。 而威尼斯也经 常有不同的展览,还有威尼斯双年展,我觉得这种影响其实是潜移默化的。

Q 林山与山林,自我与世界,你会如何看待这种关系?

A 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每个个体都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 个世界是多元的,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社会文化系统、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些都塑造了不同个体的独特生存经验。

而现代社会,交通的便利与互联网的发明让交流成本变低,这也使得个体得以与多种元素互动,塑造了其独特的生存经验。

Q 本次拾萬空间的展览是第几次个展?

A 这是我的第三次个展。作为艺术家,我认为自己还很年轻。这只是一个刚开始。

Q 通常,你的创作节奏如何?

A 通常创作大作品前我会画很多的小稿,一些小稿或者笔记是去年的,但是作品今年才完成。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图片提供 受访者 拾萬空间(北京)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王晓峰:营造社会氛围 讲好非遗故事

艺术家华庆:“花房”治愈的力量和生命的能量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3年11月23日 忻钰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