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8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紧密合作 共研共学 促成长”的交流展示活动。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重庆北路小学、巨鹿路第一小学、徽宁路第三小学和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小学部)这6所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办学特色的学校组成的这一紧密型教育集团,走过了12个年头,探索出一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年的办学历程,凝练出一份研究、一份思考,更有一份责任和担当。在集团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校长虞怡玲眼里,这份责任和担当,就是必须要辐射与推广。“作为教育集团牵头校,我们把卢实小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移植推广,打通辐射通道,在集团内共建‘质量生态圈’,惠及集团中的每一所学校,并逐渐形成各自学校‘以校为本’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卢实小带领集团成员校开展的市级课题《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协作块分享研究》,荣获2014—202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成果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在一个教育集团,除了有“质量保障体系”这把“标尺”,各成员校还能怎样进行资源融合共享呢?既然这几所学校规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办学特色也不尽相同,那么,优秀师资校际轮岗流动,便显得格外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虞怡玲介绍,集团在追求共同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实行了三种师资流动模式——硬性流动:学科带头人带头流动;双向柔性流动:骨干教师输出,成员学校派成长型教师流入,促进教师有收获有成长;学科教师联盟:由学科领衔教师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带领一批批教师进步。“这其中,我们绝非一对一带教模式,而是采用‘1+N’的方法,即一个学科联盟领衔教师与一个教研组对接,辐射面更广、聚焦到更多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通过“一联盟三中心”,即“学科教师联盟、共享课程中心、评价研究中心、作业研发中心”,达成“教师流动、师资培育、课程建设”等多元协同发展,营造良好质量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郭金华看来,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的重要举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理念,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融合共享,体现了黄浦教育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获悉,目前黄浦区小学学段共有五大教育集团,覆盖全区所有小学。自2019年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以来,成为黄浦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

记者 / 王菁

编辑 / 孙冲

图片 / 蔡维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