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铛铛车位于赤坎镇站。

注入新活力的赤坎古镇。

2013年,银信与潮汕地区的侨批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谢文清(左)在茶山生态园打咏春拳。

拥有丰富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广东,近年来在文旅领域一路“狂飙”。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2023年仅中秋国庆八天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638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1.6亿元,文旅市场活力迸发,文旅产品供给充足,文旅消费持续升温。在文化+旅游的赋能下,广东省紧密结合“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强化文化和旅游双向融合,广东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结出硕果,大湾区成为展示湾区现代都市文明、呈现文化交融特色的世界游客向往之地。

近期,南方都市报、N视频重磅推出大型融媒策划《WALK IN新广东》。本期,特邀嘉宾是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谢文清@文清旅远方。他曾以文旅局长身份“出战”,以咏春拳“武”上央视,凭一己之力带动鹤山文旅“出圈”,一度成为当地文旅IP。他将探访广东小众文旅路线,沉浸式体验广东新文旅的魅力所在。一路走访,他会如何描述广东新文旅的高质量发展呢?

文旅新地标

  “拍摄年代戏的天然摄影棚”

江水环绕,古榕婆娑,穿越百年骑楼的浮沉,这里是广东开平的赤坎华侨古镇,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沿潭江而生。

“铛铛铛……”复古的铛铛车缓缓驶出站台。二层是半开放式的,可以近距离观测到灰雕、招牌样式、窗沿、窗花等……

来到第一站,谢文清走下铛铛车,眼前古朴的木门,泛黄的墙面,写满岁月的痕迹。1928年,旅美归侨司徒璧如先生创办了开平县灵通电话有限公司,大大便利了赤坎镇与全县以及邻县的商业沟通与联系。如今,电话公司虽已经停止营业,但依然耸立在赤坎华侨古镇内,见证古镇的发展。

“仿佛走进电影里的地下情报站。”谢文清不由自主地感叹。

19个省级文保单位、600多座骑楼,赤坎古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影视资源,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便受到制片公司的青睐,在此取景拍摄的影视剧高达80多部,其中《一代宗师》更是闻名全球。著名导演王家卫在赤坎拍摄《一代宗师》时曾说:“赤坎是拍摄年代戏的天然摄影棚。”

近年来,开平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物活化保护模式开发赤坎华侨古镇。对古镇的旧建筑修旧如旧,并打造文化展示和体验方面的内容,恢复赤坎古镇的历史风貌,将赤坎古镇打造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古镇新地标,成为海外人士了解中国古镇文化、华侨历史文化、开平碉楼文化的窗口。经过9年努力,今年1月10日,赤坎华侨古镇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接下来,将持续深挖、宣传古镇文化内涵、丰富古镇业态,着力打造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

古镇结合新文旅概念打造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与古镇体验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而今,赤坎华侨古镇是广东省和江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同时也是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赤坎华侨古镇成为赤坎镇乃至开平市的文旅产业“龙头”,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的文旅产业发展,以文旅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银信纸短 家国情长

赤坎华侨古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依靠的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批赤坎人为生计远赴国外。在国外,他们辛苦劳作的同时,也亲身体验了西方的文明与先进。之后,以赤坎关氏、司徒两大家族为代表的华侨,带着自己赚来的血汗钱归来,建设赤坎。

“赤坎古镇有着370多年开埠建墟的历史,而到了近代这一百多年来,整个古镇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当地的两大家族司徒氏和关族而展开的。他们在这里互相竞争,比文明、比修养、比对社会做的贡献,于是也成就了如今赤坎古镇这种骑楼林立的盛况。”江门政协文史研究员余泳恩介绍。

古镇经贸发展的广阔空间吸引了镇外村里的族众,关族和司徒氏家族有经济能力的家庭纷纷在镇里买铺位。筹建商铺这些家庭主要是侨眷,他们的资金来自海外的亲人。当时华侨汇款回乡,多相信本乡人在香港经营的银号,并通过其在家乡的接驳银号把款项送抵家人。此为汇款时附带的信封与信件,当地俗称“银信”。2013年,银信与潮汕地区的侨批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作为反映侨乡历史最完整且保存数量最多的民间文化遗存,也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一封封泛黄的银信,带着铜钱味的家书,是华侨的家族史,是当时家家户户的支柱;也是游子在外打拼的信念,对故乡亲人无声的承诺与责任。而今重走赤坎华侨古镇,一座古楼、一封银信,皆是侨史的缩影,岭南文化的载体;更是广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文化与旅游双向融合的体现。

 “破圈”力量

  文旅IP带动鹤山旅游收入7.8亿元

随着电视剧《狂飙》带火江门,广东各地频频“出招”打造文旅新名片,其中本地特产及民俗文化IP的打造,也成为“引客入粤”撬动文旅消费的新路径。

“未有鹤山县,先有古劳茶”。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曾有“满眼茶园、遍地茶香”之说。谢文清表示,明清时期,鹤山茶叶的出口占了整个广东的百分之六七十。

历经数百年风雨考验,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15年,“鹤山红茶”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入选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近两年,通过大力推进中欧合作区建设,鹤山红茶搭乘“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大踏步走向全球市场,在展现鹤山新形象和联系海外华侨纽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鹤山文旅IP之一,鹤山红茶已经成为鹤山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客点之一。

“茶旅融合对弘扬茶文化,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进而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谢文清介绍,鹤山因地制宜,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茶山生态园在振兴茶产业、创造就业、赋能文旅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茶山村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齐头并进之路。”

曾任古劳镇委书记的谢文清,今年3月,更是以鹤山文广旅局局长身份“出战”,以咏春拳“武”上央视,带动鹤山文旅“出圈”。

谢文清介绍,“出战”视频发布后,短短几天,江门古劳水乡景区的线上点击量比以往半年的累计点击量还多。随后启动的鹤山全域旅游嘉年华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8亿元,鹤山知名度一路“狂飙”。数据表明,鹤山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出战”视频发布成功产生了强大的推广宣传效应,极大提升了鹤山文旅的知名度、美誉度,让鹤山一度成为国内旅游的首选地之一。线上流量成功转化为文旅产业的线下经济。在文旅深度融合的道路上,IP的力量已不容小觑,打造文旅IP更是文旅市场的发展趋势。

 更新升级

  “十一”全国乡村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1倍

近年来,文旅行业呈现出小众目的地走红、“反向旅游”出圈的特点,游客们更愿意避开人群,慢下来享受旅程。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文旅新产品成为带动形成文旅市场新的增长点。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呈现明显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游客对文旅融合新产品的需求更旺盛,沉浸式文旅产品受热捧,深度游览、互动式旅游带来旅游消费新体验。

“在这种远离都市喧嚣的地方骑马、牧羊、露营,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放松和心动。”谢文清感慨道,“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打卡,这种体验式的文旅正是当下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享受。”

携程发布的《中秋国庆旅游总结报告》》显示,依赖于美丽乡村和绿水青山建设成果的乡村游,在经历暑期连续8周增长后,“十一”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全国乡村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1倍,对比2019年同期也增长4倍多;而乡村旅游人群中,90后占比达到了30%,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人群。

伴随着旅游业态日益变化,消费群体不断扩大,热点更热、冷门不冷。诸多小众城市和游玩路线纷纷登上热门目的地榜单,主打“性价比高、人少、特色浓”的三四线城市备受游客追捧,成为旅游市场“黑马”。

在南方地区,见牛容易见马难。1922农场部落是迄今为止全中国首个和Bridestowe薰衣草庄园合作的农旅项目。1922农场部落,创造Bridestowe永续生活美学,关注自然本身,是充满魅力的户外农场。农场部落占地约230亩,分为萌宠牧场区、精致露营区、轻奢民宿区、越野车运动区,遵循亲子自然相处的模式,回归到大自然中。

“这些小众的地方,正是我们湾区市民特别喜欢去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回归自然,你会感受到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谢文清表示,近年来,广佛居民偏爱乡村文旅路线,“这是我作为一名文旅人,现在感受到的湾区文旅魅力所在!”

当前,广东省高标准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地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美丽圩镇,重塑乡村风貌、重振乡村产业,成为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引擎。

城里人愿意到乡村,本质上是地区差异缩小的体现;而乡村留得住旅客,正是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答卷,让广东新文旅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异彩。

 大V说

“在这种远离都市喧嚣的地方骑马、牧羊、露营,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放松和心动。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打卡,这种体验式的文旅正是当下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享受。”

“这些小众的地方,正是我们湾区市民特别喜欢去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回归自然,你会感受到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这是我作为一名文旅人,现在感受到的湾区文旅魅力所在!”

——@文清旅远方

总第136期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统筹:王佳 陈伟斌

执行统筹:柯晓明

编辑统筹:李思萌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张婷 李敏谊 陈灿荣 刘红豆 王熠 谭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