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被各种裁员消息轮番轰炸。显然,突如其来的寒冬,公司没有做好准备,员工没做好准备,社会更没做好准备。只是突然效益不好了,财报难看了,危机意识迫使老板们断臂求生。

时机很突兀,过程很暴力,影响自然小不了。但是经过两年时间的思考,适应,调整。很多大厂意识到了,业务没必要放在一起,甚至,业务没必要自己招人做。

一,公司分拆,各家盈亏自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没必要搞巨无霸,因为品牌效应的影响弱化了不少。用户买某一个产品,不会因为你是其他领域的品牌,就会认可你在新的领域依然很强,就买单。用户更理性了。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用户手里钱也少了,不再是不差钱的年代,没必要溢价买品牌。另一方面,选择也很多,大家质量也都差不多,用户只看实用就可以,甚至为了差异化彰显个性,反而选择一些其他品牌。所以,最后不管你是大厂还是小作坊,大家统一标准,比拼效率。

公司变小了,也不会树大招风。什么人都盯着。而且,还有一点好处,船小好调头。市场变化太快,大公司的决策,协调和执行远远不如小公司。等大公司一套热身组合拳走完,其他家说不定都已经结束战斗了。

反应速度很重要。就拿AI大模型举例,某度去年就发布了,抢占先机。不管好不好,先上。然后骂声一片。各种黑话满天飞。然而顶住了压力。现在也蛮好。

另一家大厂的大模型,一直等啊等啊等啊,迟迟不出,一直到今年年中,千呼万唤始出来,晚出来也没有更好,用下来也是傻得要命。只能被市场唾弃。(大模型需要投入太大,一般也只有大公司搞得起,所以主要是大厂之间比拼效率)

先发者是优势的,即使不好用,用户没得选,所以一边骂,一边还要继续用。后来者,只有一次机会,就是出场亮相那一刻,赢了就成功,否则就失败,补救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技术的地板和天花板都摆在那,你慢就只能被淘汰。

二,业务外包,精兵简政。

很多大厂退下来的员工,接到外包公司的offer还不太愿意去。因为大厂人有大厂人的骄傲。行业是有鄙视链的,一般是正式员工,外包员工,非正式非技术员工。但是,业务外包化,接下来将会是常态。

有朋友之前也在大厂,今年被裁员,一直找不到工作。前段时间有一个大厂外包的岗位,做的项目和他之前正式员工的项目差不多,问我,能不能去。我只说了一个真相,放下对外包的成见,再去评估,就很好决断了。

很多大厂开始尝到业务外包的甜头了。非核心项目,能包就包。反正结果说话。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因为有交付标准在那,最差也就那样。

主要是不用自己养着一群人,又要交社保,又要发福利,还要管理,还要哄着,裁员时候,还要支付大额赔偿。关键动不动就上热搜,被约谈,战战兢兢。很不自在。

然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自己员工少了,社会新闻也不会盯着你不放。项目结束,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不是我裁员,是外包公司项目组解散,和我无关。

而且,外包公司一般也不太会裁员,因为项目底薪很低,大部分是项目奖金,没项目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工资的。上一个项目结束,再调派你到下一家公司下一个项目就好了。

大厂,外包公司,员工多方共赢。皆大欢喜。

祝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