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历史的城市,必有城门,否则再热闹,也容易有野地市集之嫌,进而让人生出一种不稳当、不安全、不庄重的综合感受。如今的吉林市没有遗留下老城门,但这并不意味作为东北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没有过城门。不用去追溯东团山山城、龙潭山山城、南城子的悠悠历史,单就清代建立的吉林城,就有很多城门。在城门本体隐于历史尘烟后,吉林城的城门大多以地名的方式留存,本地人耳熟能详的朝阳、德胜、致和、福绥等,皆为此例。

细究历史,会发现从安珠瑚营造吉林城开始直到伪满时期城墙、城门被拆除,不同时期的城门数量是不同的,而且数量一直有增无减。当代吉林本地人熟悉的城门大多出现得很晚,尤其是那些名称越典雅的。另外,尽管城门的历史记载分外清晰,并非没有深入研究的余地。

据《永吉县志》等史料记载,吉林市最初建城时,参照宁古塔城“内城唯容将军护从及守门兵丁,余悉居外”之例(《宁古塔纪略》),有内、外城之分:内城竖松木为墙,松木墙外有池。池外为外城,垒土墙为边。其中内城有东、西、北三座带木楼的城门,南侧为江,没有城墙和城门,另外内城的三座城门没有专门的名称。外城只知“边墙东西各倚河岸”,有无城门未见记载。我怀疑土墙上至少有供通行的豁口,尤其是通往东、西、北等方向的驿路,往来人员进城肯定不会从墙头上翻墙而入。

清乾隆七年(1742年),宁古塔将军鄂弥达主持吉林城第一次扩建。原有内城的木墙、城门被取消,并大致以原有外城土墙为基础,进行加高和改扩建。这次扩建后,吉林城拥有了更高更厚的土城墙,以及五座新城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门、大北门、巴尔虎门、大东门、小东门,城门取名都比较随意。有史料说这次改建后,吉林城平面布局呈现出琵琶形状,我不是非常认同,当时大北门和巴尔虎门虽不在一条直线上(大北门即后来北大街上的“巩固金汤”牌楼),但城市整体应大致为接近方形的多边形。非要往琵琶上靠,也因巴尔虎门更突出而呈现有别后来的“反向琵琶”状。

清同治六年(1867年),吉林将军富明阿主持吉林城第二次扩建(清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这次扩建主要在北侧和西侧,扩建之后,吉林城有了八座城门:原来的小东、大东、巴尔虎三门被保留,但小东门改称东莱门,大东门改称朝阳门;原来的大北门和西门被取消,自西向东增建了迎恩门、福绥门、德胜门、致和门、北极门,除福绥门和致和门外,其他六座城门都修建了漂亮的城门楼。这次扩建,比原有面积超出很多,由于吉林城周边水网密布,修建城墙只能“随形就势,不能呈直线”(民国版《永吉县志》),因而城市平面布局呈现出特殊的琵琶形状。至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吉林将军希元主持的扩建,更像一场以“贴砖儿”为主的加固装修,城门数量没有变化。

清宣统元年(1909年),因吉林城东关开辟商埠,为保障“经济开发区”与老城区的交通,朝阳门和东莱门之间的城墙被扒开一个豁口,即新开门。此时城门取名再次回归随性天然,当然更随性更天然的还在后面。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方便陆军训练处大营官兵(今市八中一带)出行,在今勤劳胡同东口处的城墙又被扒开一个豁口,因位于新开门北侧而得名北新开门。至此吉林城老城墙上一共开有十座城门

清末民初,由于吉林城加速了近代化脚步,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原有老式城门,无论是宽窄还是高度,早已不适应城市交通发展。从民国十七年(1928年)开始,新成立的市政公所(市政府前身)用3年时间,除北极门外,陆续拆除了其他老式砖木城楼,改为新式砖垛铁筋大门,大门上有铁拱,嵌有圆形题字铁板组成的门额。同时改巴尔虎门为巴虎门,改迎恩门为临江门。以上即是最终拆除前,史料所记载的吉林城城门形成情况。

有人要问了,你题目中还有个“七”,是不是写错了?还真不是。查阅与城门有关的历史记载,吉林城的确不应该有七座城门的时候,可某些史料的只言片语中,却透出历史上可能就有那么一段不短的时期,吉林城只有七座城门——虽然民国版《永吉县志》第十四卷中比较详尽地介绍了吉林城的城门,但在第十六卷中,却又以“按”的方式记下一条批注:吉林旧语,七门八堆……。

八堆是指八旗堆拨房,即吉林十旗兵丁弹压地面、维护治安的岗亭哨卡。七门与堆拨房并列,似乎应该是指城门。然而依记载,吉林城并未出现过同时只有七座城门的时候,莫非最早的吉林外城曾有四座豁口,进而与内城三门合为七座?还是修筑八门的时候,有某座城门晚于其他几座城门?否则,坊间很难形成被《永吉县志》编者注意并采纳的那句俗话。当然,七门的“门”也有可能不是城门,而是指一些重要的衙署辕门,就如同蒙古旗关防处(协领衙门),虽位于东莱门内,却被称为“北大门”一样。由于史料有限,七门的含义目前尚不知晓,揭开谜底尚需时日。

好在有时候,探究历史的乐趣就在于不停地“从言之凿凿中发现纰漏”,这种“发现”不是抬杠,也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理有据地通过千锤百炼的否定之否定,让历史拥有更高的成色。吉林城恰恰为如此执着地探究历史创造了特定的“环境巧合”——吉林城从来没有过南城墙,一头撞过去,大不了只会折进江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网名易林学馆)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