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实体经济,规上工业营收与利润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近年来各经济大省、产业大省与资源大省表现不一,从去年至今年近前的情况来看,广东和山东的规上工业企业展现出更强的规模和韧性,保持较高增势,江苏表现稳定,微涨、微跌不超过1%,浙江在历经今年年初、年中的下跌后有望在年末实现回正。资源大省陕西、山西和内蒙古跌幅明显,回正的可能不大,而同样呈下跌态势,四川的规上工业增速和总量均好于福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今年3月,我国有12个省区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在1万家以上,广东、江苏、浙江均在5万家以上,另有上海、广西、辽宁的规上工业企业有望逐步突破万家,上述省市区的规上工业企业全国占比超过80%,是支撑我国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量庞大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所在城市或区域GDP的稳定保障,虽然规上工业企业的数量并不完全代表质量,但其数量的每年新增是当地营商环境、创业氛围的直观表现,这一方面,几个经济大省之外,安徽的表现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22年的各省规上工业企业各项数据来看,管理费用是企业的一大支出,拥有最多规上工业企业的广东,整体的管理费用更在1万亿以上。利润总额在3000亿元以上的11个省区承压明显,其中广东和江苏距离万亿利润尚差一线。结合2023年的增速情况,两省或仍难以实现万亿利润,而利润总额超3000亿的省区数量或将少于去年。因为有19个省市区的规上工业利润增速跌幅为双位数,江西、河南、湖北等增速跌幅在3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剧烈波动让规上工业企业的营收、利润等都出现起伏,服装、食品等产业的下滑态势则未见好转。结合工业营收的数据来看,今年的总体情况是,能与去年持平或保持正增长的就是赢家,本有良好表现的中西部地区出现波动、还需继续发力,而4个经济大省在转正基础上逐渐提速,有助于整体经济的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