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艺术教育如何实施大单元的教学设计?

12月7日,在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召开的“传唱巴音渝韵 传承红岩精神”重庆市地方音乐微课现场展示与交流研讨活动上,音乐专家围绕音乐学科相关问题不拘一格、畅所欲言,理清重要音乐教育概念,探讨音乐学科建设新路径。多所学校的师生用音乐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独具重庆特色的音乐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增强文化艺术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讲好具有中国韵味的美学故事,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中体悟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发展的关系。”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组组长刘沛谈到,大单元教学是在遵循学科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主题将零散的元素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加结构化、完整和全面。

人民音乐出版社前社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吴斌认为大单元设计是以学科“大概念”为出发点,将学科内的知识链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概念认识,这些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可以链接各基本要素的,统领整个学科的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并培养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支撑,在此基础上要融入审美感知、艺术变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的音乐学科素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流动性中去理解其时间性和艺术性。”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杜永寿阐释了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微课展示环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小学校、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重庆两江新区鸳鸯小学校、重庆市巴川量子学校、重庆科学城大学城第四中学分别带来《走街街》、《螃蟹歌》、《红》、《满萝谷子满萝歌》、《金桥吹打》、《幺妹清晨去砍菜》课例展示。用音乐的语言将文化理解与音乐元素的巧妙融合,展现重庆艺术歌曲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四位省外教研员对本次重庆市地方音乐微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研讨会上,由重庆市特级教师谢晓梅、杨小超工作室编撰的《美生情乐中学一小学音乐课堂育人实践》进行成果发布。书中再现了一个个温暖的音乐教学故事和精彩的教学设计案例,体现了育人理想,提炼了“乐育”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美生情 乐中学 小学音乐课堂育人实践》这本书,分为理论成果、教育故事和教学设计三大板块。“理论成果”重点介绍了谢晓梅专家的“五维三步”音乐教学实践策略,以及“美生情、乐中学”大思政背景下音乐课堂的育德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教育故事”围绕“美生情、乐中学”理论,讲述工作室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何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传承音乐经典、开展创意实践等方面的教育故事;“教学设计”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精心选取了歌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音乐基本训练教学、大单元教学等各类型的音乐教学设计,涵盖民歌、戏曲、合唱、律动、舞蹈等丰富的教学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小超 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

“要利用我们音乐的不同音色、节奏、旋律,让学生在享受音乐快乐的同时,还要感知音乐作品的魅力,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向往,养成积极的乐观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把爱国情,报国行自觉融入个人的行为中。”谢晓梅介绍,博雅小学以“玩中学、学中博、美生情、情生雅”的特色育人方式,追求“强基础、高质量、有潜力”的五彩博雅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晓梅 重庆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重庆市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重庆市小学音乐教研员胡苹表示,《美生情 乐中学—小学音乐课堂育人实践》书中再现的一个又一个温暖的音乐教学故事,呈现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教学设计案例,能够为音乐教师提供参考。书中处处体现的充溢着情感温度的育人理想、提炼的“乐育”本质也值得每位音乐教师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