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举办了十八届市民观鸟大赛,好多次我都是志愿者,负责报名签到之类的。今年11月26日,第二届余杭北湖湿地观鸟大赛,我成了参赛者。

此前有朋友问:观鸟还有比赛?怎么比,数鸟吗?对,是数鸟种的!赛时里,看到即数到的鸟种越多得分就高。当然这要有证据的,特别是稀罕的鸟,影像为证。所以,双筒望远镜和长焦相机是“鸟人”的装备;为了看清远距离的尤其是水岸草丛的鸟,那个立地的单筒也是不可少的。

那天略带阴云的天气,非常适合鸟赛(阴天小鸟的活跃期能持续更久些)。每个参赛队4人。我,上海来的60后女,和山西的90后男、杭州的10后男以及江西的70后女,因缘际会成了队友。本赛甚至还有4个外国“鸟友”。共有46支队伍、近200人的规模。

很多“鸟人”前一天就到了赛场,熟悉路况便于驾车观鸟。6点半开赛。北湖的美和西湖的人文美不一样,是太阳、鸟、风摇芦荻的自然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000多年前《诗经》的描绘就在眼前。常见鸟有喜鹊、白头鹎、棕背伯劳、八哥、鹤鹬……每当参赛者发现难得的鸟种,都积极地在鸟赛微信群里分享:“小山头发现凤头鹀”“鱼满仓附近有水雉”……这也是观鸟人的特点,不藏着掖着,即时分享乐趣。短耳鸮,猫头鹰的一种,机敏狡猾,平时藏身草丛难得一见。一个携单筒的高手竟然隔岸在大堤旁的草丛中发现了它,他立刻上传“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小程序本届大赛专栏。闻讯来看的观鸟人都十分开心,“加新”(就是看到了之前没见到的鸟种)的人更是笑容满面……

本次鸟赛7.5小时,比上届延长了一倍。奖项有:优胜奖1名,记录有效鸟种种类最多且准确的1支队伍;优秀奖4名,记录有效鸟种种类较多且准确的第2—5支队伍;至尊鸟种奖1名,记录到最有价值的鸟种;最佳预测奖1名,赛前鸟种数预测与比赛最终鸟种数最接近的队伍;起早贪黑奖1名,给观鸟最勤奋的比赛队伍(以轨迹记录为证)。起早贪黑奖归属“鹛看到啊队”,他们高效驰骋北湖60.39公里。我所在的小队车程20公里,4个队友中只有队长有一次参赛的经历,好在参与最重要,下次继续!

优胜奖的获得者是来自我们上海的“苦行乐享一队”。“苦行乐享观鸟群”是我平时的活动群,比赛时所组的一队皆是强手,行速快,切换鸟类生境能力强,终以90种鸟类的有效记录摘取桂冠。

观鸟比赛有答疑口试。以前做后勤志愿者没经历过,此次在考官面前“亮相”。原因是赛程中我独自看到了红脚鹬,它单飞到水塘石头上,但我拍照慢了。红脚鹬随小组的鸟类数上传后,就收到“答疑”的通知。针对我的回答,考官说我把红脚鹬和鹤鹬两种相似鸟搞混了。又由于缺少照片难以证明,所以我上报的这个鸟种,黄啦!

答辩现场我听到边上一个队员在说岩鹭,并提供了照片。但专家解释岩鹭是“不太可能在比赛期间出现在赛区的鸟种”,这个黑黑模样的极可能是苍鹭的亚成鸟(成长期的鸟),“符合当地鸟类记录”。唉呀,她的也黄啦。当时我就想,优胜奖的人了不起啊!“苦行乐享一队”的灵魂、网名“石在水”的老师,他可是上海中学生物老师领军人物啊,组织了多届上海市民观鸟大赛。

鸟赛,有趣味,有挑战,今后,我要“笨鸟先飞”!(许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