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机行业发布了很多新机,一款是红米K70Pro,一款是一加12,一款是真我GT5Pro。如果算上之前发布的魅族21,产品不少于四款。

这些产品都是关注度极高且极具话题性的产品,真我GT5Pro更是凭借无死角的配置,以及意想不到的3298元的超低价格,惊艳了整个数码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一加12和红米K70Pro黯然失色,成为一匹黑马。

然而,在这四款手机的发布会上,除了小米系的红米K70Pro之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些产品或多或少的,或者几乎全程都在“致敬”(对标)小米14

我们来具体看几个例子——

魅族21发布会:把小米14拖出来对标,然后真致敬了一波华为Mate60Pr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魅族21发布会

一加12发布会:全程都在对标小米14以及小米14Pro,丝毫不留颜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我GT5Pro:全程对标小米14,但称小米14为行业标杆,相对充满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幅图,我不仅想到,在前五年,小米的发布会上,也是如此一样的对标华为的,我们来看一张图,是不是有一股很熟悉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早期的小米,在竞标国内对手的时候,基本都是用大家所说的“雷氏对比法”,就是只提自己好的,如果对方有优势,能不提就不要提。

例如一加12的对比图中,小米14搭载的OV50H的传感器尺寸和规格都强于一加12,但没有标注。小米14Pro的无限光圈也没有标注;

我们仔细看看,我在看当前的小米14发布会时,并没有看到国内友商的名字。整个过程就是对iPhone进行竞标,并与自己的上一代产品进行比较。很少有大的配置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现阶段国内手机市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称之为“小米对标苹果,友商对标小米”。

01

小米已经从性价比的樊笼中跳出

性价比对于现阶段的小米(单以小米不谈红米)来说,可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汝之蜜糖 吾之砒霜”。

因为性价比看上去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在发布会上吊打友商也显得很有话题性和传播性,但,这种传播模式却对品牌伤害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这般的宣传策略,本质上就是给那些数码爱好者们去看的,而数码爱好者本身就是小众群体且大多都是价格敏感类用户

对于那些不关注数码圈的消费者,这种宣发策略和发布会只会让观众认为你这个品牌很下作很Low,永远无法唤起真正的共鸣。

那么如果没有办法获得这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小米的所谓高端化突破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从小米12时代开始,小米就转变了自己的宣发策略,开始走怀柔路线和高端叙事风格。

大家可以从这几代小米数字系列邀请的代言人就能看出,一次是张颂文,一次是费翔,这些都是口碑极好且及容易产生共鸣的演员。

笔者尤其记忆深刻的是在小米14的发布会上,作为小米14系列代言人的费翔,那一首《故乡的云》,差点让笔者泪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雷总也在变得沉稳、内敛和亲和,大家可曾还见过雷总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对友商开炮吗?根本就见不到了。

这种转变的背后,其实就是为了“塑造品牌形象”,而之所以要塑造品牌,目的就是为了高端。

所谓高端品牌,除了产品之外,更多的还是要学会讲故事——更高端的讲故事,讲更高端的故事,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讲,这叫“高端叙事风格”。

而小米的改变也确实为小米带来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现如今的小米数字系列已经成为了安卓高端市场的爆款产品。

有很多人拿一加12等机型的配置来对比小米14,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小米14本身就不是堆料机,他的很多配置甚至比不上红米K70Pr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小米14依旧大卖特卖,哪怕在一众友商机器的围追堵截下,依旧如此。因为小米14有着自己的差异化卖点。

差异化的卖点+高端的叙事风格,这本来就是高端产品突围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小米数字系列破圈的核心原因。

小米目前已经初窥门径。

02

单纯的堆料高端机已无市场。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阶段消费者对于堆料机的容忍度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对于高端产品,更是如此。

就拿一加12来说,单论配置和价格,一加12确实比小米14强很多,但是大家依旧对一加12充满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原因,既有价格原因,同时也因为一加12缺乏核心的差异化卖点。

对于现阶段的消费者来说,在手机同质化和性能溢出的大背景下,更换手机的驱动力已经从不得不换,转变为可换可不换。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感知的差异化买点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卖点,尤其是对于高端机来说。

当年华为也是靠着超薄机身,超大屏,长续航等独有卖点,才逐步的在商务高端人士中积累了口碑,从而逐步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