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防科技大学解决了一个超级麻烦的问题,也就是轨道炮烧蚀这个无解难题,120次射击后轨道都没有明显损伤,与现代身管火炮差不多同级别了,美军此前就因为无法解决轨道炮烧蚀的问题,结果在2021年就下马了,时隔两年中国突然官宣此问题解决,实现连续高精度射击,请问美国你怕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磁炮的数据高出身管火炮太多,比如目前的身管火炮的炮口动能在25~30MJ时已经达到了极限,但电磁炮可以将炮口动能轻松提升到60MJ以上,甚至可达120MJ,估计很多网友都对这个MJ没啥概念,我们换一个说法:

一般的自行火炮的初速在800~900米/秒,射程只能达到30千米左右,使用底排增程弹能达到40千米以上,要是使用火箭增程弹可达60~100千米,似乎看着不错,但火箭增程弹成本相当高,并且因为体积大,还存在增程发动机,误差太大,因此还需要制导,导致成本极其高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磁炮的初速可以达到2000米/秒以上,射程更是能达到120~200千米,未来还有望增加到300千米左右,一枚几十千克的炮弹瞬间获得了与战术导弹类似的打击效果,这个诱惑力对任军队来说绝对是大的。

电磁炮很牛逼:实现要求堪比地狱级

电磁炮太优秀了,但要实现电磁炮必须经过两个地狱级难度的技术,第一个就是电源与控制技术。

要实现如此牛逼的电磁炮确实也很难,因为这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比如上文说的50千克炮弹,加速到2000米/秒,这个功率将会高达上万兆瓦,而时间却只有毫秒级别,瞬间功率如此之大,强迫储能的电源、电磁炮控制系统等等,要求都是极其变态的,所以很多国家在这个技术上就卡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日本今年刚测试的ATLA中型电磁轨道炮原型机的口径为40毫米,可以发射320g(0.7磅)的钢制弹丸,其初速可高达2230米/秒(6.5马赫),炮口动能5MJ,ATLA的目的是炮口动能达到20MJ以上。

中国此前公开的电磁炮口动能已经达到了77MJ以上,整整是日本的15倍多,这个背后意味着储能技术与控制等技术等级超过日本一个数量级。日本在消费类电子与芯片等技术上还是有优势,但真要玩这种高大上的武器还是差得太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还是有国家也实现了,比如美国,通用原子研发的电磁炮也不错,发射后动能尽管没有中国那么高,但也算是实现了电磁炮,不过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即炮膛内的烧蚀问题完全不能解决,因为条件实在太恶劣了:

据据国防科技大学论文中给出的数据,电磁炮的轨道中的电流可达0.1~5MA的超大电流、200~600MPa以上的超高压强、2×10^4℃(2万度)以上的瞬时高温以及2~10千米/秒的摩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的出现其实不难找到,等离子体电枢伴随的高温烧蚀和冲击是造成材料损伤的主因,但要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想要解决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几乎没有材料能在超高温、超高压强以及超级速度摩擦与超级电磁环境中能不出现问题的。

国防科技大学的论文中也给出了几十种材料的测试报告,但只有某些因素比较突出,比如有的材料耐电弧烧蚀,但却不耐反复冲击,有的能承受极端压力,却在电弧烧蚀中损坏,还有的性能都不错,但就是反复几次后疲劳损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论文中给出了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绝缘性能优异的相变增韧、晶须增韧或者纤维增韧的氧化铝和氮化硅复合材料或将成为可以满足电枢轨道炮绝缘支撑材料;

这种材料如何制备论文没说,论文能告诉名称以及材料和性能就不错了,还真指望这篇论文能让大家知道这种材料的配比与制造方式?这不是给美帝送弹药了么?这个问题解决,电磁炮真正服役就指日可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各位一定要了解一下的是,论文能披露的,已经表示我们解决应该有些日子了,目前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能见到电磁炮装到055上,笔者简单计算过,50千克,2000米/秒的的炮弹动能实在有点大,跟弹射战斗机能量同一个级别,这对055来说似乎有点困难。

最佳的装机对象应该是马伟民建议的全能舰了,这种将电磁炮、电磁能量武器与激光武器等高能装备凑在一起的超级战舰,专门为这些高能武器设置一个电源提供的区域,包括强迫储能以及射击间歇时刻的充电发电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5级别应该也差不多,但目前055内的空间结构估计不太适合全能舰模式,只能将结构修改下,这样一来差不多就是一艘新型号了。